问答1 问答5 问答50 问答500 问答1000
网友互助专业问答平台

重阳节都有哪些风俗?

提问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19 01:52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656858193@qq.com
9个回答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6:40

重阳节可能就是一个大家知道有,但是存在感很弱的一个宛如打酱油的节日。

但是古代人们是很重视重阳节的,大家把重阳节当做入秋后一个大保健的节日。并且呢,古代开始就有很多诗句都是在说重阳节的,宝子们看看重阳节相关古诗,大约也能明白一些重阳节的大保健习俗。

习俗一: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当时的菊花含义还十分单纯,就只是菊花,象征长寿的。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习俗二:登高、插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而插茱萸呢,则是采了茱萸戴在头上,或者制作称香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防病

不得不说,古人比我们会保健多了。

习俗三:喝菊花酒——『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古代把菊花酒叫做长寿酒,能养肝、明目、延缓衰老的作用。咱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保健方法的,不过真的是有智慧。

除了这些呢,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比如说:吃重阳糕、拜神祭祖等。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这些习俗是很好,可是重阳节要上班啊!再好的大保健习俗也架不住我没时间实践啊!我想放假啊啊啊啊啊啊啊!让我过节啊!!!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7:05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五、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在山西晋南地区,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过去在乡宁县,重阳节这天各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有的还跟着一起登山。而万荣县这一天的传统,是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而在晋北地区,登高习俗则比较淡薄,过去在农历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六、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七、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八、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妇女休息

  农历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十、吃糕吃面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7:31

重阳节主要习俗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等。重阳节源自于古人的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时期,并在西汉时期普及,唐代时期发展到鼎盛。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7:57
很多年前央视有个广告,就是小男孩给妈妈打水洗脚,我觉得这也算是新时期的一个风俗。所谓风俗也就是做的人多了,形成了一种习惯,这个就很有尊老的内核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8:23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有吃糕、饮酒、登高、赏菊的风俗。

在唐、宋时代,还规定在重阳讲武习射,称为“赛马节”。宋代苏轼说道:“四时令节,惟清明与重阳,不宜虚度。”

明代,人们在这一天要接出嫁的女儿回家,所以又叫“女儿节”。

清朝时把重阳节称为“夜作节”,人们在这一天要特别慰劳夜间工作的人。

编辑于 2019-08-01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8:49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菊时期 中国南方还有一些山区村 若保留了晒 去下一丘特 ∴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9:15
重阳节就是多团聚,登高,等一些习俗,都是从古代传过来的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09:41
重阳节的习俗有喝菊花酒,登高,插茱萸,赏菊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2-02-19 10:07
只是在今天,我想起了登山。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相关推荐
  •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习俗,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选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佩戴茱萸、还要吃重阳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长久久之意,所以也会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的活动。
    查看详情
  • 古人在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古人在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习俗,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选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佩戴茱萸、还要吃重阳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也会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的活动。
    查看详情
  •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重阳节习俗,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选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佩戴茱萸、还要吃重阳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也会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的活动。
    查看详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