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动物的化石分布广泛,早在古新世至渐新世时期,它们的踪迹就已经出现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地质层中。在非洲和欧洲,这一时期的发现更为丰富,而到了中新世,南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也成为了它们的栖息地。灵长类的进化历程长达6000万年,早期的原猴类化石种类众多,但如今已有超过60个属已经灭绝。在美洲,原猴类的踪迹已消失,但在亚非大陆、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洋的一些岛屿上,仍存在少数与5000万年前的原猴类相似的物种。
猿猴类的历史可追溯至3000万至5000万年前,这一阶段,猿类的祖先已经遍布欧、亚、非三大洲。然而,现今的分布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猿类仅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存留。中国的古老文献中,猴子有多种别称,如禺、果然、独、狨等,其中《白虎通》解释“猴”字,寓意善于等待和观察的特性。
在印尼的加里曼丹岛北部山区,每年5月7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敬猴节”,表达了对这些动物的尊重。而在泰国北部山区,11月1日则是“猴子运动节”,这在世界各大洲中除了南极洲,几乎都有庆祝活动。这些节日反映了猴子在这些地区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猴子是灵长目动物的俗称。灵长目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