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庙中的鼠,喻指那些依仗权势而为非作歹的小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这一比喻被多次提及,用以批判那些依附权贵、为所欲为的人。
《晏子春秋》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齐景公向晏子询问治国之道,晏子答道:“我最担心的是社庙中的鼠。”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晏子解释说:“社庙是由木头和泥土建成的,老鼠会依附其中。如果用火熏它们,又担心烧毁木头;如果用水灌,又怕破坏涂泥。这些老鼠之所以难以根除,是因为它们有了社庙这个庇护所。同样,国家也有这样的老鼠,那就是国君身边的亲信。
而在《资治通鉴》中,这一比喻再次被提及。文中提到一些僧侣留恋城市生活,被世俗的欲望所诱惑,无法自拔。他们被比作“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即寺庙中的老鼠,虽然表面上披着宗教的外衣,但实际上却是危害国家的蛀虫。这些人在内部戒律和国家法律中都被视为不容忽视的威胁。
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小人依附权势的危害性。社鼠虽小,却因有了庇护之地而难以消灭,同样,那些依附权贵、为非作歹的人也因为有了权势的庇护而难以根除。
这一比喻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来提醒人们警惕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可能带来巨大危害的小人。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