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教义中,不净被视为生命本质的核心观念。《清净道论》明确指出,不论是死者的尸体还是活人的身体,本质上都是不洁净的。通常,由于生人的身体被衣物和其他表面装饰物所遮掩,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其内在的不净状态。
现代医学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人体不仅在多处组织和器官中储存着诸如涕、汗、尿、便等物质,而且体表和体内都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和它们的排泄物。《坐禅三昧经》阐述了心念的迷惑如何导致人们对“净”的误解,只有当心念清醒,才能认识到“不净”的真实。经文中强调,即使在对色相产生执着时,我们也应明白其不净的本质。
《思惟略要法》教导我们,通过“谛心取相”的过程,应能“自观其身,如彼不异”,即认识到自己也是污秽不净的。北凉的《治禅病秘要法》进一步阐述,众生在欲界中,身体的本质都是不纯净的,无论是根身还是种子,无一清净。佛教认为,对欲界的“不净”认识是真实的,而“净”的执着则是错觉。
释迦牟尼的不净观教学,正是为了纠正人们因肉眼所见和习气形成的错误观念,是一种纠正习惯、洞察生命真实本质的重要禅修实践。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