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退休养老金算法依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自2006年起全国统一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退休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P + P × i) ÷ 2 × n × 1%,其中P代表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i代表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n代表本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举个例子,如果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7000元,历年缴费指数平均值为0.6,累计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为840元。
若平均缴费指数倍增为1.2,基础养老金将增加到1155元;若缴费年限倍增为30年,基础养老金也将增加到1680元;若平均工资翻一番,基础养老金同样为1680元。这表明基础养老金与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年限及历年平均缴费指数有直接关系。
灵活就业人员在缴费时,应优先考虑缴费年限而非缴费指数。在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缴费指数,但务必尽可能延长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50岁退休为195个月,55岁退休为170个月,60岁退休为139个月。个人账户存储额主要来源于历年个人缴费及其利息。以缴费工资基数为5000元,个人费率8%为例,本年度个人账户存储额为4800元,15年累计存储额为72000元。若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为518元。
过渡性养老金适用于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和其他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各地自行制定过渡办法,具体差异较大。
退休当年的养老金总额计算方式为: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每年会根据国家统一划定的增长率指标进行调整,各省市在指标范围内制定调整办法,体现“普惠增长、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高龄倾斜”等原则。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