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主要危害枇杷果实和枝干,成虫体长4.6-6.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具10组白色斜纹,密布白色鳞片。卵呈淡黄白色,扁椭圆形。幼虫体长10-13毫米,呈淡黄色或粉红色,头黄褐色。蛹长6-7毫米,黄褐色,呈纺锤形。茧白色,扁平椭圆形。该虫在福州地区年发生6-7代,老熟幼虫在树干树皮裂缝中结茧越冬。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出现第1-2代幼虫,主要为害枇杷果实。初孵幼虫先在果面爬行,随后蛀入果内,先蛀食果肉,后蛀入果核内,大量虫粪排出果外。此外,该虫还喜为害新梢、采果痕、抹芽痕、剪口痕和嫁接位等柔软及受伤部位,导致被害处腐烂,易引发癌肿病菌入侵。
梨小食心虫成虫白天多静伏,黄昏后活动,夜晚产卵,散产在果实表面上。该虫寄主广泛,有转移寄主为害习性,生活史复杂。枇杷园附近有桃、梨混种果园,为害更为严重。
针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如下:
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保护枇杷作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