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黄与石红,作为紫砂壶的泥料种类,常被混淆。石黄泥,即小红泥,为明清时期的称呼,现代特指一种珍贵泥料。石黄泥经陶制后变朱砂色,含砂成分多,铁含量高,制作紫砂壶难度较大。
石红与石黄同为原矿,非壶制原矿。石红内含泥质,为朱泥,需通过一系列复杂步骤,如初步破碎、捶打细化、手工过筛等,才能用于制作紫砂壶。烧制后成品外观接近铁质感,故称“铁壶”。尽管名称含“红”,烧制后呈紫黑色,非红色。
石黄泥含砂量大,收缩比大,纯用做壶成品率低,且烧成后发黑,颜色不讨喜。为提高成品率,常与其它矿料混合使用。石黄多用于“画龙点睛”,改善紫砂壶颜色,或降低烧成温度,增加色感和滋润感。
石黄与石红的原矿形态各异,石黄多为圆形、圆柱状,常见蛋状,外壳坚硬,呈暗红或黑色,内核如蛋黄。石红原矿内外一致,偏向紫红色,内核常含石黄。
石黄与石红泥料稀少,制作过程繁复,因此紫砂壶采用这两种泥料更显珍贵。不仅实用价值高,收藏价值亦不容小觑。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