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徐动型脑瘫是脑瘫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和肌张力异常。正常情况下,小儿在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伸手触物,6~7个月时能坐在硬面上不跌倒,8~10个月时能爬行,1岁时能站立,1岁~1岁半时能行走。而手足徐动型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往往无法达到正常水平,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
在新生儿时期,手足徐动型脑瘫小儿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差。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而手足徐动型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而手足徐动型脑瘫小儿上肢活动减少,手常呈握拳状。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
肌张力异常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另一个典型表现。肌张力是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的紧张度,手足徐动型脑瘫小儿的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在上肢和下肢。检查肌张力可以通过被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以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通过“牵拉试验”还可以了解肌张力,即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姿势异常也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特征之一。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手足徐动型脑瘫小儿的反射异常主要表现在深反射(如膝反射、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及Babinski征。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手足徐动型脑瘫是指由于脑基地区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运动失调,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就无效运动增加。患者四肢和躯干肌张力强度好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自主运动,部分患者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四肢、躯干和颈部自发扭转。面部肌肉出现不规则的局部收缩,呈现“龇牙咧嘴”、“挤眉弄眼”等怪异表情。生理反射引不出或反射正常,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阴性。多发生在手、指和嘴等部位,偶尔可在足趾见到,属于非自主性运动。一般没有关节挛缩,除非同时并存痉挛性瘫痪。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