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H2O与H2O2、CH4与C2H6的分子结构可知,N2H4的电子式中存在4个氮氢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其电子式为:;氨气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N2H4,次氯酸中氯元素有+1价变为-1价的氯离子,化合价降低了2价,氨气的氮元素化合价有-3价升高为-2价,升高了1价,所以氨气的计量数为2,次氯酸钠的计量数为1,根据观察法配平后的反应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故答案为:;2NH3+NaClO═N2H4+NaCl+H2O;
(2)①反应A为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反应,该反应中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B为氨气的催化氧化,氨气中氮元素有-3价升高到一氧化氮中的+2价,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C为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D为氨气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该反应中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为:ABC,
故答案为:ABC;
②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3~NO~HNO3,则1mol氨气可得到硝酸1mol×96%×92%=0.8832mol,由HNO3+NH3═NH4NO3,则该反应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8832mol,氨气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的百分数为:1mol1mol+0.8832mol×100%=53.1%,
故答案为:53.1;
(3)①因该反应的△H>,△S>0,根据△G=△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低温时△G>0,所以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不能;
(2)根据N2(g)+3H2O(l)?2NH3(g)+32O2(g)△H=+765.2kJ?mol-1,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氨的量应增加,从303K-323K,符合平衡移动规律,但从323K-353K,氨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只能是发生了其他反应,即在高温下,氨气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故答案为:氨气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
(4)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Cl-)+c(OH-),由于c(NH4+)=c(Cl-),故c(H+)=c(OH-),溶液呈中性,故溶液中c(OH-)=10-7mol/L,溶液中c(NH4+)=c(Cl-)=12×0.01mol?L-1=0.005mol?L-1,故混合后溶液中c(NH3.H2O)=12×amol?L-1-0.005mol?L-1=(0.5a-0.005)mol/L,NH3?H2O的电离常数Kb=10?7×0.0050.5a?0.005=10?9a?0.01,
故答案为:10?9a?0.01.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