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的《中银E贷》产品似乎在江苏无锡的一起诈骗案中引起了质疑。受害者在2019年遭受诈骗,骗子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并骗取储户的银行卡和手机银行权限,从中大量借款。尽管诈骗者已被判刑,但受害者在与银行沟通并提供详细情况后,仍面临持续的诉讼。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的放贷流程上:
开户和贷款过程中,银行未对预留手机号进行身份验证,使得诈骗者得以轻易绑定并贷款。
银行对手机银行预留手机号的要求未能严格执行,即使在明知非本人的情况下也能开通。
开卡时,银行未明确告知可能存在的贷款风险,且对异常情况缺乏有效监管。
贷款额度发放上,银行似乎并未充分审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存在过度授信的问题。
贷款意愿确认存在疑问,银行在发现实际控制人不一致时未采取措施或未尽责审核。
申请贷款时未采用人脸识别等手段,缺乏必要的身份验证。
贷款后的风险管理不足,大额转账至高风险账户,缺乏有效监控。
银行在明知诈骗事实后仍无视《先刑后民》原则,持续对受害者提起诉讼。
业务单据的准确性问题,如被骗者显示未签约的《中银E贷》服务。
这些问题揭示了银行在防骗和贷后管理方面的漏洞,质疑了其对客户安全和法律规定的执行力度。受害者呼吁银行提供更严格的审核标准和透明的操作流程,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