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自古以来便被尊为"武圣",成为民间信仰者效仿"忠、勇、仁、义"的楷模。庙会历史悠久,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门票及交通费用为40元,开放时间为每天8:00至17:00。公交线路便捷,可直达关林庙。
"回望洛阳"之七十七:忠义仁勇千秋长
关林文化源远流长,诗篇中提及的三国风云让人心潮澎湃。关羽,作为忠义的代表,千千万万的后人感念其事迹。关林庙门八字墙上的文字揭示了关羽所承载的"忠、义、仁、勇"四大品质。
作为关羽的含元之所,关林倍受世人尊崇。关林不仅是一处关庙,更是全国惟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所在,地位尊崇。其大门为三门道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建于乾隆五十六年,大门上的81颗金钉彰显着关羽的崇高地位。
抬头可见洛阳书法家王铎所书的“关林”二字,笔力刚劲,神韵透出匾外,令人赞叹不已。穿过仪门,古韵沉香的石狮甬道展现眼前,大狮姿态安详,小狮活泼可爱,百狮百态,令人称奇。
石甬道旁的古老故事让人想起关林走麦城的凄惨。关羽忠义不屈,被俘后不降被杀。孙权为嫁祸曹操,用计将关羽首级送至洛阳,关羽最终以王侯之礼厚葬于此。
关林大殿内,关羽金身端坐,头戴帝王冠,身穿锦缎绣龙袍,手持“七星”护板,庄严肃穆。大殿门板上刻绘着与关羽相关的12幅故事,展现了关羽的生平。
关林大殿之后是春秋殿,其中一组高浮雕式彩色悬塑“关公读《春秋》像”,形象逼真,手法细腻,生动再现了关羽读《春秋》的情景。
最后,关冢之前有两座石牌坊和一座碑亭,石牌坊上题有“汉寿亭候墓”等文字,碑亭内立有石碑,记录着明清两朝对关羽的最高封号。
关林不仅是一处庙宇,更是一个文化的殿堂,承载着忠、义、仁、勇的深厚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关羽的精神得以传承,成为后人追寻的道德标杆和正义保护神。
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马寺东,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在成周城的旧址上广为扩建,使其极具规模。宏伟壮丽的东汉都城在封建建筑史上达到空前的水平,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