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传》中的“二五耦”故事,讲述了晋献公时期的一段宫廷阴谋。骊姬与梁王、东关王合谋,企图消灭太子申和其他王子,以便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基。这里的“耦”意味着两人合作,用来形容这三人勾结的情况。后来,梁王和东关王因权力斗争失败,梁王自刎,东关王被杀,骊姬也自尽,他们的结局都不好。"二百五"这个词语由此而来,逐渐演变成一个贬义词。
2、关于“二百五”的来源,还有一说是源于一句古老的民谚:“只知二五,不知一十”。这句话在《史记》等古籍中有所体现,用来形容某人只认识到部分情况,却忽视了整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句谚语逐渐被误传,将“二把五”误解为“二百五”,用以嘲笑那些片面思考问题或不够聪明的人。
3、另一个关于“二百五”的来源故事,源自战国时期。故事中,苏秦被暗杀后,齐王为了找出凶手,便在城门上悬挂苏秦的首级,并发布告示,称苏秦为内奸,刺杀他的人是为国家除去大患,承诺赏金千两。结果,有四个人都声称自己是凶手,齐王询问他们有何证据,他们各自编造了理由,急切地想要领赏。齐王生气地说:“你们这些真正的勇士!千两黄金怎么分?”他们回答:“算过了,一人二百五……”齐王愤怒地将这四人处决。从此,“二百五”这个词语在民间流传开来。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