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4-12-30 18:41
墨子的学说思想 墨子的学说思想共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通过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墨子的义利相统一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扬弃,比墨子晚一百年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是强调了民本与人 ,墨子的"尚同"思想与孙子的"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就这些,你再仔细阅读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收起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4-12-30 18:38
其实我不太明白提问的意思,但是我按我的理解回答一下。
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系统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所以墨子的理论有许多儒学的影子,墨子基本上认同、认可儒家的价值理念,只是在具体走向上以不同的诠释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政治观点和核心价值观不一样。
孟子拜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为师,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孔子门徒。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改良儒学思想,用以适应统治阶级。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可以说是先秦哲学思想的鼻祖,孔子都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庄子是老子的隔代传人,但是比老子更“脱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真正做到了远离尘世,无为大道。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