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大媒体的娱乐头条一定是冯小刚的,他炮轰万达给《潘金莲》低排片,结果被王思聪以“碰瓷”的名义怒怼,小钢炮也不甘示弱,再次回击。这一来二去,不仅抢了林丹的头条,也为吃瓜群众贡献了不小的谈资。更重要的是,在小钢炮的猛烈火力下,《潘金莲》一天收割6000万+的超级票房。
讲真,作为一部没有视觉特效,也没有鲜肉男神女神的剧情片,《潘金莲》获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但冯小刚和华谊兄弟显然不满意,因为,按照他们的预算,影片今天应该破亿,首周末3亿+,总票房破5奔6向7,总之,越高越好。显然,6000万与他们的预想还是有差距的。
但有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自今年春节档过后,整个电影档期死气沉沉,日渐萧条,票房环比下降的厉害(除了春节所在的一季度)。而且是持续低迷,大半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首日6000万+的票房,已经相当不错了。《潘金莲》的首日6000万+的这个票房成绩,比很多视觉大片都要高。足见冯小刚的特色喜剧还是很有魅力的。当然也不排除“炮轰”起到的拉动效应。
其实,华谊兄弟怒怼万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的《摇滚藏獒》,双方就撕得死去活来,只可惜,《摇滚藏獒》就没有《潘金莲》这么好的运气了,票房扑街扑的相当厉害。总票房3962万,不及《潘金莲》首日的票房。就口碑而言,《摇滚藏獒》与《潘金莲》差不多。但摇滚藏獒成本应该是潘金莲的很多倍。一度有新闻报道《摇滚藏獒》成本数亿元人民币。至于华谊兄弟为什么开撕万达,还都是“人才流动”惹的祸。
不过,冯小刚炮轰万达,怒怼王思聪,虽然轰出了不错的票房,但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不少观众直言力挺王思聪、万达,认为人家的院线排谁不排谁,是人家的自由。而且不少网友还直言要抵制《潘金莲》。或许正是受此影响,《潘金莲》口碑略有下降,从早期的7.5,降至7.3,如今只有7.1。如果跌破7.0,跌至6.0—6.9的区间,那就多少有些尴尬了。
反观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刚开始与《潘金莲》同分,7.5。在内地大规模上映后,凭借着好口碑,评分一直维持在8.5的高位。可惜票房不太理想,上映一周才刚刚破亿,有点可惜了。想想去年同期,李安的《少年派》可是在被华谊兄弟强行抢去IMAX厅的不利情况下,票房、口碑都大胜冯小刚的《一九四二》。
我愿意相信冯小刚怒怼万达、王思聪,是真性情的表现,是对“不公”的反抗。但不得不说,这其中多少有些炒作的嫌疑。毕竟,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里纯粹越来越远了。有的电影为了票房不得不下跪祈求,虽然最终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但这种另类的做法多少都让人寒心。正常的市场,不该是这样的!
说实话,《潘金莲》今天41.30%的排片率,已经高的有点吓人了。要知道,今天一共有十数部电影在上映(也有说一共有30部电影在上映),而且光新片就有5/6部之多。在数量上,《潘金莲》只占了十数分之一,但在排片上基本上占去了50%。如果万达还要再多给《潘金莲》排片,那别的电影还活不活了。所以,冯小刚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排片量”少,而喷万达,怼王思聪。
唉,大事不好啦!冯小刚跟万达王健林王思聪撕逼啦!!!
11.18号,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首映日,著名导演冯小刚却和万达开撕,作为吃瓜观众,不由得表示这是什么鬼啊?又开始炒作了?事情到底如何呢?
首先,需要了解下事情的经过:
11.18号上午11.55分,冯小刚发布微博:
12.30分,冯小刚再次更新微博《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
下午13.55分,王健林家的公子王思聪在微博回复冯小刚:
其后,冯小刚微博回应王思聪:
再来看看网友的站队:
很明显,冯小刚占领上风,但是我想说几句:
本身这件事就不应该拿到公众的视线内说事,存在炒作嫌疑,容易让人反感,也许是之前的百鸟朝凤导演下跪事件,让人感觉到好作品不想被埋没的心态,但冯小刚事件,微博发文并无此意,尽显反感,站在导演自身来说,希望自己的电影被更多人看到,无可厚非,但表达方式让人尽生厌恶,有种挖苦之意,如果此事发生在一位不知名导演的身上,不会有如此波澜,正因为冯小刚的名气,有如此大的影响,让他在观众心里留下了不好的一面,此前的春晚都为冯小刚所导,在配合陈佩斯赵本山等人与春晚发生的事件,以及春晚在社会的舆论,不免让人对冯小刚失望。
我只能说冯小刚跟王思聪在微博的开撕惹怒了万达一家子吧。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王氏父子同一鼻孔出气。
其实冯小刚作为一名导演,他的作品在影院的排片量是很重要的,跟万达杠上对他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我同时也想说,作为一个导演,在面对一种现象和对于某一些人的评价上,还是应该有话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有时候自己的观点得罪了某些人。
我自己认为作为一个导演,首先得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才能在自己的电影里说出点什么东西。而冯导恰好是那种敢讲的人,我觉得这样的性子蛮好的,在娱乐圈漂亮话听太多了,偶尔群众就想听听一些实话。
而对于万达父子,我只想说你们可以就你们手中的资源对某些人进行限制,但是中国不是只有万达影院,尽管会丢失一定的排片量,但是只要是好电影,就会有人去看,至于某影院不想赚钱我们也没有意见。
在娱乐圈,要炒作多多少少就得有一些舆论,如果这点都抵制不了,就要限制排片,真的不是一种高情商的做法。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