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时效是否可能中断?答案是肯定的,以下情况将导致劳动仲裁时效中断:
首先,当任何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时,时效中断。例如,如果员工要求雇主支付未支付的工资,一旦发出此类主张,仲裁时效将暂停。
其次,当事人向相关部门寻求权利救济时,时效也中断。例如,如果员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其权益被侵害,从投诉之日起,仲裁时效暂停。
最后,当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时,时效中断。例如,如果雇主承诺支付欠款,从承诺之日起,仲裁时效暂停。
中断时效后,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时点重新计算。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当事人一方行使权利、寻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中断,期间重新计算。
在特定情况下,如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继续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即便仲裁时效已过,只要劳动关系未终止,劳动者仍可提出仲裁。一旦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应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