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尚子·平家物语】全11话完全解析:
一、第二话叙事分析
第二话故事在历史进程上推进不多,整体节奏平缓。多处纯美术背景(顶级美术团队DehoGallery的功劳),悄然交代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宁静的画面,填入琵琶在平家貌似无风无浪的日常里,仿佛看的不是厚重历史,而就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孩的生活。
历史故事的叙述最忌讳如编年表般乏味的陈述,本话涉及到的祗王、平治之乱、嘉应强诉等历史事件,平盛子、高仓天皇等新角色,无需刻意的回顾,巧妙借角色日常聊天便进行了交代(当然这也对观众的日本史储备有一定的要求)。
在人物关系上,第二话进一步展现了平清盛与后白河法皇的对立,以及夹在中间的平重盛的左右为难,为第三话双方冲突爆发埋下伏笔。
看过第二话,不得不感叹,这就是山田的女性视角。《平家物语》第一卷第六章《祗王》是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主角的章节,而第二话就着重讲了她们的故事,并借由琵琶的身世、德子进宫,完美融入叙事之中,没有割裂感。祗王与阿佛在平府里的心境,双方都身不由己的无奈,用一瞬而过的对视便展现了出来。同时利用琵琶未来之眼的设定,来交代人物结局,也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插叙的方式。
第二话里重盛和琵琶有两次夜谈。
第一次夜谈,重盛害怕黑暗,琵琶害怕未来,捧在手里的雪兔子也裂开了,但哪怕是从铅灰色的雪夜里也能欣赏到美,此时的情绪是由悲转喜的。
第二次夜谈,琵琶因为与祗王相识,生活有了新的色彩,虽然分别,但头一次通过眼睛看到了让人安心的未来,使得琵琶对未来有了希望。然而德子入宫的决定,又再次证实了悲惨结局必将到来,虽然月光满盈,夜色明亮,枯树开满了鲜花,但情绪却是由喜转悲的。
两次夜谈通过背景与情绪走向的错位,表面上节奏缓慢、台词平稳,实则反复拉扯观众的心情,非常细腻。二、第二话音画分析
音乐方面:
00:23 雪花落入池中的声音; 09:28 下雪和火把的声音; 14:12 祗王起舞时踩在雪地上和衣袖的声音; 16:25 祗王握住琵琶手的声音; 17:15 德子握住琵琶手的声音; 19:24 琵琶手从脸上滑下的声音; 20:09 德子头发垂下的声音;
极力捕捉女孩子身上发出来的微动细响——这也是山田特色的体现。比如在《利兹与青鸟》里,除了标志性的脚步声,01:15:43希美手的声音,01:21:32希美和霙裙摆的声音,都是山田的用心。
另外,18:12-18:29,琵琶回程偶遇阿佛时的OST,证明牛尾抒情的功力也不弱。
画面方面:
本话的分镜演出是雪村爱,也是前京都动画员工(2015后好像就跳槽了)。在这一话里,相较于第一话充满山田特色的偏移取景,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中心构图或对称构图。
花纹设计:
在第二话里,我们依然能看到无处不在的服装、器具、家具上的花纹设计。但这些花纹只出现在平府和皇宫,祗王山里的尼姑庵的室内就非常朴素,没有花纹,这也非常符合史实。
另外,部分花纹设计,巧妙地暗示了人物命运。
第一话里资盛用猎鹰抓野兔,回途闯祸,事态扩大为平清盛和后白河势力的暗中角力,资盛本人成了受害者,被贬离京都。在第二话里,资盛离京的牛车上,便设计了兔子的图案,本来身为猎人的资盛,自己却成了那只可怜的猎物。
在后白河与平滋子下棋的时候,插叙了嘉应强诉(见后文分析)事件,该事件时期,后白河的势力是弱于平家的,所以平家胆敢三次拒绝他的命令。因此在背景的墙纸上,也设计了示弱的兔子的图案。
平重盛向后白河辞去权大纳言职务时,谈话内容围绕清盛、重盛、后白河三者关系展开,后白河对平清盛的不满日益累计,背景里出现了鹿的图案,暗示了未来后白河授意的推翻平家的“鹿谷阴谋”。
动作方面:
本话虽然没有大型动作场面,但是作画非常细腻。比如,在德子离家入宫时,琵琶挣脱守卫扑向德子的画面,头发和衣服的摆动非常自然,这四秒左右的动画,原画张数并不多(一拍三)但及其流畅:
其他一些可爱的细节: 琵琶胡吃海喝打嗝时,头发跟着打嗝,第一话里重盛让琵琶学习礼仪,显然琵琶什么都没有学到; 琵琶见到维重没什么反应,见到德子立刻蹦起来。
三、第二话历史背景分析:
人物关系图:
1. 资盛被流放
出自《平家物语》第一卷第十一章《与殿下争道》。
清盛:“......唉,这一切都怪资盛年少气盛,佛经上说‘旃檀二叶,有上妙之香’,可是资盛年已十二、三岁,却仍然不识礼仪,妄作胡为,令祖父入道公背负恶名,实是不孝至极!所有罪责,必须由资盛一人承担!”于是就将资盛暂贬到伊势国去。
在第一话的殿上乘合事件后,资盛被贬到伊势国,最后于坛之浦之战中跳海自杀。
受到此事件的影响,重盛于辞去权大纳言的职务。翌年正月,重盛因此缺席了天皇的元服仪式。
2. 灯笼大臣——平重盛
平重盛府内挂灯笼的设定取自《平家物语》第三卷第十三章《灯笼大臣》。
平重盛的府邸位于京都六波罗小松谷附近(因而平重盛又称小松殿),相传府内有一座佛堂。因重盛一心向佛,为佛堂内四十八座佛像修建了四十八间精舍,每间精舍挂一盏长明灯笼,四十八间共挂了四十八盏,是为灯笼堂。堂内光华夺目,令人恍然如临净土。因此后人又称平重盛为“灯笼大臣”。
平清盛对他的嘲讽到“そんなに闇が怖いのか?(你就这么怕黑吗)”。《平家物语》里,平清盛对天皇体系的蔑视,在朝中横行恣肆,不得民心,也是导致平家灭亡的重要原因。
动画里重盛将害怕黑暗归结自自己的“亡者之眼”,不过《平家物语》第三卷第十二章《无文太刀》开头记载的是:“小松内大臣天生就是位不可捉摸的奇人,能够预知未来之事”。虽然有这样一句话,但书中并没有重盛真的预见未来的内容,仅仅是预感自己将先于父亲死去。或许是因为这句话,山田有了琵琶未来之眼的灵感。
3. 琵琶陪伴德子
琵琶一开始被收留于平重盛的府中,偶然与德子相遇。由于德子尚未出嫁,还住在清盛的府邸,为了陪伴德子,琵琶便频繁前往清盛的府邸。
众所周知,日本古代的绅士们好男色,而目前只有重盛、两位女仆和德子知道琵琶其实是女孩。所以清盛打了琵琶的念头,但被时子呵斥了,当然这段应该是原创情节。
4. 平盛子和藤原家
第二话里,琵琶在平府胡吃海喝之时(第一话重盛让琵琶学习礼仪,显然琵琶什么都没有学到),借德子之口,讲述了平清盛的四女平盛子与藤原家联姻的背景,这为后来平清盛与后白河法皇决裂埋下了伏笔。
《平家物语》第一卷第五章《满门荣华》提到平盛子为:
(平清盛)还有一女白河君,系六条摄政(藤原基实)的北政所,封“母代”,高仓天皇特降谕待之以“准后”礼,极有地位。
1164年,平清盛把年仅九岁的女儿盛子嫁给二十二岁的藤原基实。
1166年,藤原基实死后,因其长子藤原基通年仅七岁,十一岁的盛子便成为实际的摄关家(即藤原家)家长,移白河押小路殿,称“白河殿”,并继承了藤原家的庞大庄园。
1179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平盛子过世(同年次月,平重盛也过世了),后白河法皇擅自没收了平盛子继承的藤原家的庄园,此举成为平清盛发动治承政变的导火索之一。
5. 祗王
我参考的王新禧译本为“祗王”,故不用b站字幕的“祇王”。
祗王的故事出自《平家物语》第一卷第六章《祗王》。相传京都有著名舞姬祗王、祗女姐妹,备受平清盛青睐。平清盛将二人及其母接入府内,安享富贵。第一话出现的舞姬即是祗王。
三年后,京都内新晋舞姬阿佛(被敬称为佛御前),上平府自荐,平清盛瞬间移情阿佛,将祗王母女三人赶出平府。而后又为给阿佛解闷,命祗王再次前往府中,为阿佛唱曲。唱过一曲后,祗王不堪其辱,后母女三人经商议,决定削发为尼,隐居京都近郊嵯峨山中。
阿佛将一切看在眼里,深知祗王的不幸亦会成为自己的未来,于是偷偷离开平府,剃发为尼,投奔山中的祗王母女。从此,四尼同居草庵,早晚诵经,香花供佛,一心向往极乐净土。
第二话设定琵琶母亲也是一位白拍子,这样使得祗王与琵琶的相识不那么突兀。阿佛离开平府后的故事借由琵琶的未来之眼,巧妙地引出。而那段琵琶法师的唱段内容,为阿佛说服祗王收留自己、和她们一同出家时说的话:
阿佛掩面泣道:“......仔细思量,富贵繁华不过浮世一梦,转眼便风流云散,物是人非......所以今晚我下定决心,从西八条府邸偷跑出来,改装成这副模样来寻你们。”说着轻解披衣,竟也是女尼样貌。 她泪水涟涟,续道:“以往的罪孽,阿佛只有削发为尼才能赎清。恳请你们原宥我,让我与你们一起礼佛,同修‘一莲托生’之躯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