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重建后的草庵殿堂大门石柱上,广空法师留下了深刻的文字印记:“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这位高僧还融合《华严经》的精髓,创作了楹联:“广大寂静三摩地,草庵石刻清净光明遍照尊。”
关于草庵的起源,弘一法师在他的著作《重兴草庵记》中记载:“据推断,草庵的创立可追溯至宋代,到了明朝初年,其风貌已十分精美。”这一论断得到了现实证据的支持。近年来,草庵遗址中发现了一批“明教会”瓷碗,它们的存在证实了弘一法师关于草庵宋代起源的推测是准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草庵遗址前方约20米处,曾出土了一件完整的宋代黑釉碗,碗内刻有“明教会”字样,这是研究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的重要发现。这些黑釉碗的制作,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罗山草庵摩尼教的活跃状况。当时,摩尼教,又称“明教”,在泉州公开传播且非常活跃。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创立于波斯,公元694年传入中国。然而,明初由于教义与国号冲突,摩尼教被禁止,草庵摩尼教寺成为这一信仰仅存的珍贵遗迹。
草庵石刻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晋江市,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好的摩尼教遗址。草庵石刻的发现,对于研究摩尼教的面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