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医学界都将整体观视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之一。然而,所谓的特色和优势,是在与西医的比较中产生的,即中医有而西医没有的东西,才能真正称得上特色和优势。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第六版中基教材中关于中医整体观的阐述和西医的相关理论,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整体观念并非中医独有
1.1 从中医整体观的医学内涵来看,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在患病时,体内的各个部分也会相互影响。同时,中医认为人和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西医也有着类似的观念。西医《生理学》在绪论中指出,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2 在人体的整体性方面,中基教材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然而,与西医相比,在这些方面,西医也具有类似的整体观。
1.3 就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而言,教材论述了时间、地域及社会条件对人的影响。西医则是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来形成相关内容,如地方病、职业病、冠心病高危人群等。在具体内容上与中医存在差别,但指导思想却完全一样。
2. 中医整体观并非独具优势
2.1 从方法论上讲,中医的整体观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思想。现代系统思想强调整体与局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中医的整体观呈加和关系。局部属性问题,由于中医对局部的认识不足,局部的性质都是由整体所衍生的,所以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认识中,局部没有自己独立的属性。
2.2 中医整体观的哲学属性。中医整体观主要是一种哲学思辨产物,而非科学知识产物。尽管其中包含了许多真理,但仍然无法改变其自然哲学的本来面目。
2.3 整体调节问题。中医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全身的影响实现的,因此有时有着比西医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副作用。然而,中药的作用一般都主要是通过对全身的影响来实现,这是中药本身的固有特性。中药的副作用的确比西药的小,但西药的副作用是明确的并且具有最终可控性,中药的副作用则是不明确和难以控制的。
3. 难以向现代整体思想发展
许多学者都提出如何将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发展为先进的现代整体(系统)思想。然而,这是非常困难的。现代整体(系统)思想是古代整体观螺旋式发展的结果,有形的相似却有质的不同。现代整体(系统)思想是建立在严密的数学方法基础之上的,而中医的概念大多模糊、抽象、思辨,致使中医的数学化进程举步维艰。中医理论对具体细节缺乏把握,其实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单向性认识,与现代整体思想所表现出的对整体与局部的辩证认识有着巨大的差别。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的整体观并非与现代西医学相比的特有之处,也不一定具有特别的优势。然而,中医的整体观作为中医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使中医可以在无法了解机体内部的和细节的情况时依然可以进行分析。尽管这种分析带有很大的主观猜测成分,但仍然为许多新现象的发现,为许多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我们需要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赋予其新的含义。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