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
电子招投标起源于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逐渐完善和扩大,成为行业不可逆的趋势。1999年,在外经贸纺织品配额招标项目中,中国首次使用电子招标方式。2001年,中国国际招标网开始运营针对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采购的平台,实现了在线操作,开启中国电子招标平台先河。此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电子招投标系统与实践,这一阶段标志着电子招投标的萌芽期。
2007年,四川省采用电子评标系统进行评标;2008年4月,国内首个建设工程远程评标系统在苏州开通,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江苏全省推行;2008年12月,宝华招标公司自主研发成功国内首个全流程网上招标平台;2009年3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建筑工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实施细则(试行)》,规范了工程电子招投标活动。此外,广州、深圳、南京、昆明、安徽等省市电子招投标系统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并取得较好成效。2013年,八部委联合发布《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标志着电子招投标行业的元年。2014年,相关政策鼓励平等竞争,行政监督部门不得为招标人统一规定或强制使用指定交易平台,促进电子招投标行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电子招投标行业开始结合“互联网+”思维发展。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共同制定了《“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推行电子招投标的时间节点,推动电子招投标向更加迅速、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
电子招投标对传统招标代理服务业的影响
2017年,取消了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机构资质需经行政审批的要求,市场开放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优胜劣汰。由于行业变化,业主及从业人员对新形式的接受度不一,导致部分招标代理公司适应困难。顺应政策、积极改变、主动引入新技术和研究新政策成为招标代理公司的生存之道。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场所”的建立,招标投标程序化、招标文件格式化、评标办法机械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技术支持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招标代理公司需敢于创新,引入电子招标平台,熟悉电子招标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增加利润,开拓新盈利点,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形象。招标代理服务应从“重程序”向“重专业”转变,具备专业市场知识、供应商商业模式理解和甲方业务需求分析能力的机构将拥有更广阔市场。
电子招投标的模式
我国电子招投标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交易场所主导模式和招标代理机构主导模式三种。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招投标综合职能部门牵头,交易场所、技术支持单位协同工作,统一实施全部依法招标项目。交易场所主导模式由交易场所牵头,自主选择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支持单位,实施电子化招标。招标代理机构主导模式由招标代理机构作为建设单位,自主决策、自行管理,自定运行规则、技术标准,提供电子化招标平台。这三种模式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有所差异,但共同目标是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体系。
电子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子招投标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推行方式认识不一和现有系统设计待调等问题。系统之间互不兼容,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区域屏障、市场封锁和技术壁垒。各地在推行电子招投标时模式不尽相同,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对于现有系统,应进行拆分、剥离,建设形成独立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确保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独立于行政监督部门,并交由市场进行调节。合理的电子招投标平台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创新建设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系统,并具有开放性,以解决资源共享问题,促进电子招投标的百花齐放。
总结
电子招标投标平台以互联网为工具,服务于相关用户,提供系统性、多元化的服务。用户可以获取精准信息推送,借助辅助工具和参考信息完成业务流程,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业务总结,关注市场对比结果以节省精力寻找机遇。比比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不仅提供新的业务和终端,还构建了一整套开放的、系统的业务生态环境,推动行业向更快速、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