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的栽培过程与水稻的早期生长阶段相似,首先进行浸种催芽,理想水温保持在20度左右,以促进种子萌发。进入幼苗期,对阳光的需求增加,水温宜控制在25度至30度,此时芡实的根系开始发达,需肥量显著,水深需提升至1米左右。
尽管芡实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人工种植时却需要一定的技术把控。主要的栽培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播法,在清明前后,将芡实种子直接穴播在浅水的东平湖中,播后覆盖一层泥土。二是采用育苗移栽,先将种子洗净,置于2寸深的浅盒中,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日晒夜盖,待种子发芽后,再移栽到预先准备的苗床或鱼池。当幼苗长出4-5片叶时,便可进行定植,每亩地大约需要150株左右的苗。
东平湖的水质清澈,阳光充沛,湖底肥沃,尤其浅水区占三分之二,这为芡实的生长提供了极佳条件。因此,湖中的芡实长势旺盛,果实硕大,产量高,品质优良,被誉为绿色食品的优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芡实是东平湖水生植物中的主要品种,以面积大,产量高,籽实饱满,营养丰富而著称。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北宋时期,湖内即有芡实生长,其存在历史迄今至少已有八百多年。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湖内芡实以野生状态自然繁殖,只有零星小片,面积小,产量很低。1963年,县水产部门从江苏省引进了“南芡”新品种,芡实面积发展到3万亩,年产量提高到36万公斤。经过十几年发展,1977年,芡实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量100万公斤以上,产品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