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好可以通过摄入益生菌来改善,益生菌在体内形成生物保护膜,清除有害菌,阻止毒素进入,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
伤食泻多因饮食不当引起,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可尝试以下方法:
1. 山楂萝卜饮:生山楂15~30克,白萝卜250克切碎煮汁,频服。
2. 内金粉、鸡内金2个,烧灰,米酒调服。
3. 麦芽、神曲各15克,莱菔子6克,水煎频服。
4. 苹果1个,微火上烤熟或隔水蒸熟,大孩子食果,婴儿可挤果汁饮服。
5. 家庭常备中成药:小儿消食片、小儿化积口服液、多酶片、食母生等。
湿热泻多见于夏秋季节,大便稀薄有黏液,常伴有腹痛、发热、口渴,可尝试:
1. 马齿苋粥:鲜马齿苋250克(或干品60克),水煎10~20分钟,去渣,加入适量大米,煮成粥,频服。
2. 茶叶10~15克,开水沏饮;或水煎加红糖30克,煎至发黑分服;或茶叶适量,食盐少许,水煎分服。
3. 乌梅10克,煎汤代茶饮。
4. 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调服。
5. 胡萝卜250克,捣碎,水煮开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适量,煮频饮。
6. 绿茶蜜饮:绿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冲泡,盖盖浸5分钟,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每日3~4次。
寒泻多因饮食过凉或腹部着凉引起,表现为大便清稀,日久难愈,可尝试:
1. 锅巴炭:饭锅巴50克炒成炭,研细末,每次3~6克,日2次。
2. 柿饼2个,放米饭上蒸熟,分两次食用。
3. 姜糖饮:生姜5片,红糖50克,清水适量,煮沸即可,趁热饮用。
4. 糯米固肠粥:炒糯米30克,淮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加糖或盐食用。
5. 绿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开水送服。
6. 外治法:胡椒粉少许放于膏药上贴脐部,或大蒜头捣烂,贴足心或脐部。
脾虚泻多见于久泻之后,可尝试:
1. 山药羹:炒山药研粉,每次10~15克,开水调糊,沸水冲服,每日服2次。
2. 山药蛋黄粥:生山药(干)30克研细粉,温水调成稀糊状,煮沸,加熟鸡蛋黄2个,调匀,每日空腹食2~3次。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