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也不断取得进展,如何使病人的创伤最小,获益最大是手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内镜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微创的要求,如常见的膀胱镜,腹腔镜,胸腔镜等,但有人可能会问,在控制人体活动和思维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也可以应用内镜技术进行手术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神经内镜技术。
历史沿革
早在上世纪初神经外科先驱如dandy等已经意识到内镜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意义,并将内镜技术引入神经外科领域,但由于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内镜设备非常简陋,照明和图像质量均很差,患者死亡率较高,此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包括非神经外科领域。内镜技术的腾飞是随着柱状透镜系统的发明,以及光电转换系统和光纤应用而开始的,这几种技术使内镜所观察的图像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医生可以在贴近病变的部位清晰的观察,随着各种手术器械的发明,在观察的同时,医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手术,很微创的切除肿瘤,治愈各种疾病。与常规手术相比较,内镜技术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因此花费更小。
神经内镜的适应症
我科从2009年开始由吴安华教授率先开展神经内镜技术,吴安华教授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神经内镜考评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内镜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委员会常务理事。到目前为止我科已经开展各种类型神经内镜手术600余例,与常规手术相比较,患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由于从内部进行照明和观察,容易发现残留肿瘤,对肿瘤的切除也更充分。我们所开展的神经内镜手术包括:垂体瘤切除,脊索瘤切除,脑脊液漏修补,鼻咽部肿瘤,这些都是颅底手术的范畴,另外我们还开展了脑积水的神经内镜手术。下面我们以垂体瘤为例介绍下神经内镜技术。
我们最先开展的神经内镜手术是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垂体瘤也是历史上较早应用神经内镜技术进行切除的肿瘤,疾病部位和病理特点决定了垂体瘤是最适合应用神经内镜技术的疾病之一。垂体瘤顾名思义起源于垂体,垂体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如果将人头部看成一个球体,垂体基本上位于这个球体的中心。除了位置深之外,垂体所处的部位也十分重要,对于未学医的人可能难以理解局部复杂的解剖结构,简单的说,垂体上方通过垂体柄与大脑底部相连,同时上方与视神经接近,旁边就是头部最主要的动脉血管颈内动脉。虽然位置深结构复杂,但幸运的是人头部有一个通道(鼻腔)可以较直接到达垂体局部,另一个比较幸运的条件是大多数垂体腺瘤较软(可以通过吸引器吸除),因此即使通过一个狭窄的通道也往往能够达到全切,这是目前盛行的显微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的基础。然而对于较硬的垂体瘤,或向上或向两旁生长的垂体瘤,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手术方式,或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
但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有一个较明显的缺点是对于局部结构的显露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内镜技术在垂体瘤的治疗中显示了越来越大的优越性,其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明显扩大对于垂体部分细微结构的显露,这是因为神经内镜可以接近垂体进行观察,因此可以在手术中观察肿瘤的切除程度,观察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的关系,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并减少对于重要结构的损伤。神经内镜在某种意义上是显微镜的延伸,也是医生视野的延伸,因此在经鼻手术过程中可以明显减轻对于鼻腔正常结构的损伤,大大缩短了手术恢复的时间,也使手术的安全性更高。然而神经内镜手术需要医生对于局部解剖结构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内镜下解剖),同时需要医生经过系统的神经内镜培训,熟练掌握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技巧。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