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有三个名字无法回避,他们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居“三皇”之首,中华文明史上众多重要发明创造如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创乐器等都与他紧密相关,因此他被尊称为“人文始祖”,民间称其为“人宗爷”或“人祖爷”。现代伏羲文化内涵更为广泛,任何与伏羲事迹相关的事物,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轶闻传说、史籍记录等都被纳入其范畴。
关于伏羲的传说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广泛传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秦汉以后,伏羲开天辟地第一帝的地位得到确立,其事迹及其相关的文化通过三个层面传播:典籍传承、图像传承和祭祀传承。典籍中记载伏羲事迹的各类书籍层出不穷;图像中,伏羲女娲交尾像被广泛使用,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祭祀中,官方和民间均设祠祭祀,传承不断。由此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伏羲文化,而对伏羲的崇敬成为几千年信仰民俗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尽管伏羲的形象或事迹被传说和神话所缠绕,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还是神以及他的功绩存在争议,但共识是伏羲的身上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拥有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伏羲氏被认为是中华人文始祖,其在历史上的“三皇”中始终位居第一。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造书契等发明创造为中华文明的开启铺平了道路,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时代存在不同的定位,但共识是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即使伏羲本身可能是神话,但其神话是历史中最古老的神话之一。
伏羲代表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伏羲被视为人祖,其形象始终与龙紧密相关。战国楚帛书提到“故有龙雹戏(即伏羲),出自雷泽……”,《太平御览》引《帝系谱》也说“伏羲人头蛇身(即龙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这些记载透露了远古文化信息——伏羲部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三皇五帝中,只有伏羲是人首蛇(龙)身的,这实质上表明伏羲就是中华祖龙。许多原始文化遗址发现的龙文物可将崇拜龙的历史追溯到6000年前,甚至更久远。民间藏有的8000年前的龙文物也证实了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神。龙图腾始终在华夏先民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扮演着最显亮的旗帜角色。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伏羲在质朴、简易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不断探索,找到思维的制高点,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层次考察,感悟到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抽象出“阴”和“阳”两个基本元素,并用八卦表达出来,为人们认识世界打开大门。以八卦为基础,周文王将其推演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形成了完整的天、地、人三才大道系统,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周易》。《周易》历来被视为六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灵魂。
伏羲文化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兼容并包的协作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尽管伏羲和伏羲时代已成过去,但伏羲的精神仍然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涌动。历代对伏羲的崇拜,是对文明和进步的赞美,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谢。这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富强和谐国家的时代精神相一致,无疑对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词条主要介绍伏羲文化的由来、地位、精神实质及其意义。伏羲文化即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及中华本源文化,具有其精神实质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