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本位制与单本位制之间的过渡,以跛行本位制的实行为标志。19世纪70年代,银价持续下跌,信用货币发展,金本位制最终确立。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仍有部分人主张恢复复本位制。这一制度对美国的银矿资本家与南方农场主尤为有利,他们形成强大政治力量,推动政府恢复16:1的金银比价。其目标是遏制银价下跌,减轻农业债务负担。
然而,银价的狂泻,从1870年至1902年间,金银市场价值由15.5:1跌至39.1:1,这一现象并非单一国家的货币制度改革所能遏制。美国政府在1878年、1890年、1934年先后以人为高价收购白银,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损害人民利益。同时,复本位制的恢复计划未能实现,反而对银本位制国家,如中国,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复本位制与单本位制之间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府的政策决策对货币制度的演变起到关键作用。尽管存在恢复复本位制的呼声,但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不利后果限制了这一制度的恢复。最终,美国未能实现复本位制的恢复计划,这一过程也反映了货币制度变革的复杂性与挑战。
同时以金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就是复本位制。它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较为流行。复本位制的最大问题是,这种制度要求金银有一个确定的比价,但在市场上,金银的比价要受供求的影响。于是,一座新的金矿的发现就足以改变金银的市场比价,从而给整个货币市场造成混乱。这是复本位制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