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跟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克里希那穆提说过,教育是要研究每个孩子,而不是给他们分类,这就需要父母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
育儿 论坛里的一个帖子,让人感慨良多。 这位爸爸表现出来的强势、暴躁, 让仅仅10岁的儿子既害怕又不满。面对爸爸的问题,儿子选择闭口不答,这样的反应更是激怒了狂躁的爸爸。
饭桌上对儿子破口大骂、直接冲进房间掀开儿子的被子,甚至连一旁的妈妈都差点被误伤……可这种教育方式只留下一个 放声大哭的孩子,和不知道该怎么修复的亲子关系。
其实男孩并不是一个顽劣不堪的坏孩子,因为当其 和妈妈待在一起时,听话又懂事, 也会根据妈妈的教导纠正自己的行为,可为什么到了爸爸这就完全变了模样呢?
在研究儿童人格时,有这样一个词叫 “遗传性脾气”, 大致意思是父母对情绪 情感 的表达方式也会遗传给孩子。
如果父母处理问题冷静,那么孩子情绪也会相对稳定,如果父母喜欢吼叫、生气甚至使用暴力,那么相应的,这种 坏脾气就可能会代代相传下去。
男孩面对妈妈的温柔,也会回馈温柔,面对爸爸的暴力和吼骂,男孩的回应就是不理睬、对着干。
从小被呵斥长大是种很糟糕的体验,这会让 孩子不擅长也不愿意社交,直至最后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了。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发脾气和暴力是最愚蠢的,用力撞击石头,石头不会碎,只有自己的手会疼;冲孩子发脾气,问题也解决不了,只会让孩子更加受伤。
情绪决定了性格的形成,而性格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 ,让孩子在情绪不稳定中长大,无疑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乃至一生的幸福。
生活中见到最多的就是双标父母 ,孩子不许长时间看电视,但自己却熬夜刷手机;父母回家打 游戏 却要求孩子回家就要马上写作业……
这样的父母把标准强加给孩子,但自己却根本做不到,遇到问题也只会暴力震慑。
这样的教育是无用的,因为真正能得到孩子尊重、走进孩子内心的,是父母表现出的品质, 靠吼叫和气力树立的权威只是假象。
这就要求父母尝试理解孩子的内心 ,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缺点, 而不是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禁锢孩子。
霍思燕在《妈妈是超人》中,对嗯哼的教育就很值得学习。嗯哼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小朋友,霍思燕没有直接抢过来,也没有吼骂嗯哼,而是温柔地引导嗯哼,让嗯哼换位思考。
最后嗯哼明白了,要把玩具跟客人一起分享,并且意识到错误的嗯哼还拿出了很多其他玩具,温柔的教育方式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严并不冲突。
在跟儿子爬山的过程中,傅首尔看出了儿子雷雷因为觉得爬山太累不停哭闹,傅首尔并没有因此批评儿子,而是先发制人向儿子示弱求助,这一下增加了雷雷爬山的勇气。
正如傅首尔说的那样,强势的父母只能培养出软弱的孩子, 而父母学会示弱,孩子才能有机会变强变好。
父母的吼骂就像小刀刺在孩子身上,转身看看你的孩子,已经满身锋利,还怎么指望他拥抱你呢?
【今日互动】
你赞成打骂教育吗?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