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变质作用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流体。
2. 温度是推动变质作用的主要动力,其范围通常在200至900℃之间。这种热能主要来源于地壳中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以及深部的重力分异过程。
3. 压力也是变质作用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范围从零到109帕。压力可以分为静压力和应力。静压力包括负荷压力,即岩石承受的上覆岩层重量,会随深度增加。应力主要表现为侧向压力,通常与构造运动相关。
4. 在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流体相起着重要作用。流体主要成分是水和二氧化碳,可能还包含其他挥发性成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流体的活动性增强,能促进组分溶解和扩散,从而加速重结晶和变质反应。
5. 这些影响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变质过程。关于变质作用中温度和压力的极限,有学者认为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变质作用的高温上限约为700至900℃,而在无水的环境下,这个温度可能更高。至于低温限,学术界尚无统一观点。
6. 变质作用一词最早由Boue(1820)提出。而变质作用的定义则是由Lyell(1833)比较系统地提出。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