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 问答5 问答50 问答500 问答1000
网友互助专业问答平台

区域变质作用

提问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0:19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656858193@qq.com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3-06-27 19:45

区城变质作用是指在大面积范围内,由于区域性的地壳运动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这种变质作用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具有区域性。

区域变质作用的发生往往和地壳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且在时间或空间上经常和该地区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相伴生。因此,区域变质作用的因素比较复杂,是由温度、压力、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综合作用。它使原岩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变质分异及变形作用,有时还伴随有注入及交代等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常呈大面积或带状分布,长数百或数千千米,宽数十或数百千米,由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等被强烈变形或片理化的岩石所组成,如西欧的加里东造山带,中部欧洲的阿尔卑斯造山带,我国的燕辽、晋北、山东、闽浙及滇西等地的变质活动带。也有一部分在大范围内遭受重结晶作用而没有明显的变形及通常没有片理化的岩石,如新西兰的沸石相变质岩石。有人称为埋藏变质作用,它也可能是区域变质的最低温部分。因此本书将它列入区域变质作用类型。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广泛出现于太古宙结晶基底及其他时代的变质造山活动带上,因此,有人称其为造山变质作用。

由于区域变质作用持续时间长,温度和压力变化大,因此在许多区域变质岩发育的地区,常常出现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区域变质带。同一变质带的岩石,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基本相同,变质程度也基本相同;不同变质带的岩石,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基本不同,变质程度也不同。根据变质因素的强弱不同,一般将区域变质带划分为浅变带、中变带、深变带,相应的变质等级为低级变质、中级变质和高级变质。现将各变质带相应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征变质矿物、岩石的构造特征等列于表9-2。

表9-2 变质作用等级及常见的特征矿物表

从表9-2可以看出,岩石的变质程度取决于变质因素的强度,并通过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反映出来。因此,在区域变质岩发育地区进行野外工作时,就可根据这些特征来划分变质带。目前主要是以某些特征变质矿物在岩石中初次出现为依据来划分变质带:如绿泥石带(代表浅变带)、黑云母带(为中变带)、矽线石带(代表深变带)等。

Ehlers/Blatt(1980)按照压力类型将区域变质作用划分为:高压型,地温梯度10℃/km左右;高压过渡型,地温梯度10~20℃/km;中压型,地温梯度20℃/km左右;低压过渡型,地温梯度20~30℃/km;低压型,地温梯度>30℃/km。变质作用之压力型是与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的,不同压力型会出现不同的压力指示矿物,其温压范围参见图9-29。

图9-29 变质作用的温压范围图解

(据Ehlers/Blatt,1980,改编,引自游振东)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