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是一个成语,源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原意是形容锥尖透过布囊显现出来,象征着一个人的才能在众多中全部显露出来。"脱颖而出"这个短语脱胎于“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意味着一个人的才华不仅仅是表面的,而是全面展现的。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付出艰苦努力,某人的学习成绩或表现可能会在团队中脱颖而出,显示出其超越常人的能力和成就。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成功和才能的显著显现,带有积极的评价。
它的近义词是"崭露头角",表示初露头角,开始展现出才华。相反,"深藏若虚"则是形容人不轻易展现自己的才能,保持低调。在语法上,"脱颖而出"是偏正式短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使用,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成就或表现。
毛遂的故事是这个成语的一个生动例证。作为赵公子平原君的门客,他在被埋没三年后,凭借自荐出使楚国,成功地完成了使命,使得他的才能如同锥子脱囊而出,从此名声大噪,被誉为“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脱颖而出一词与毛遂自荐的典故相关。毛遂在自荐的时候遭平原君拒绝,平原君以锥子和布袋作喻,说毛遂没有能耐,毛遂则继续以锥子之喻反驳,后来毛遂得以跟随,果真起到重要作用。颖指尖子,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露出。现还有江苏卫视新开播的求职栏目《脱颖而出》。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