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情境中,关于知情同意文书的法律效力,特别是手术同意书,有时会引发疑惑。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提供法律视角的指导。
一、患者本人签字的知情同意文书是否有效?
对于意识清醒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18岁以上患者,其本人签字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年龄较大,只要其意识清晰,签字即有效。然而,若患者处于意识障碍状态,由他人代签或按手印的文书,因非其真实意愿表达,故无法律效力。
二、清醒状态下的患者,其他人能否代签知情同意书?
清醒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对其健康权、生命权的处置为唯一法律主体。若未授权他人代为处理相关事项,则他人签字无效。若患者无法签授权委托书或知情同意书,但能口头表达,口头授权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为保障证据的完整性,建议同时进行录像。
三、清醒但无法表达的患者,应如何处理?
对于清醒但因特殊原因无法表达意愿的患者,如必须紧急手术、症状严重无法有效沟通或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应视为无法正常做出意思表示的情形。此时,应由监护人签字,即使未授权亦可视为有效。如监护人无法联系,应尽快取得其口头同意。
四、患者意识障碍,无法授权时的处理?
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授权,视为无法正常做出意思表示,签署知情同意书时,应由患者的监护人签字,其签字具有法律效力。若监护人无法到场,且相关诊疗非紧急救治,则需联系并取得监护人的口头同意。
五、紧急救治下无法口头表示或监护人联系不上时的处理?
紧急救治情况下,若无家属或监护人,医院可根据流程直接对患者实施救治,无需任何签字同意。《民法典》明确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如无法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批准,可立即实施相应医疗措施。
六、患者是否能授权非家属签知情同意文书?
在签署医疗知情同意文书及其他民事权利方面,患者可以授权他人代为实施,不限于家属或监护人。实践中,授权非近亲属、朋友、路人,甚至授权医务人员签字,只要双方均同意,均属合法有效。
以上六种情形基本涵盖了临床中遇到的所有签署知情同意书类型,希望读者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对号入座。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