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货代物流市场的乱象频发,多家货代企业因瞒报低报、货不对板等问题被曝光,导致客户蒙受重大损失。
上周,多家货代企业被报道涉嫌低价揽货后卷款跑路,货主和合作伙伴上门讨债时发现人去楼空,这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不到一周,又一家货代企业因瞒报低报问题,导致上百个货柜在海外被查扣,损失高达1100万元。
据壹航运网友提供的通报函显示,这家货代企业在日本目的港清关时,存在“货不对板、货证不一”的问题,被海关查获,导致91个柜子被扣押。
此次事件不仅涉及海关罚款、补税,还产生了大量的堆存和仓储费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从通报函可以看出,早在2021年10月11日,该公司货物就已经被海关查验,但未引起重视。直到10月21日,海关再次查验,发现“货不对板、货证不一”的情况,但该公司相关人员依然心存侥幸,继续收货并违规申报。
从10月11日到11月8日,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该公司640家客户的91个柜子被查,但报关代理商无法提供抬头,导致这些柜子超期未还产生大量堆存费用。
该公司处理这91个柜子花费了166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0万元,且公司的品牌口碑也因此受到破坏。
近期,由于运费低迷、市场普遍缺货,货代业的内卷情况日益严重,类似损失千万的事件不仅在日本线,在北美也有出现。
海外代理在接到海关查验通知书后,发现国内货代提供的申报货值低得离谱,直呼难以置信。
专业人士透露,该公司此次出事是因为亚马逊要逆算的货物瞒报商业件申报通关,结果被海关查到,要求补齐税金。
这种“瞒报低报”行为并不罕见,最近还有一家更大的公司因海关严查而出现问题。
据报道,上个月深圳一家成立近十年的物流公司被日本海关查验了四百多个柜子,这些货物总值近20亿日元(约1亿人民币)。
这家物流公司长期以低价收货占据市场,专注于日本海外仓服务,并与业内许多知名大卖合作。
或许正是因为其市场地位,才被同行举报,导致了海关上门查验。
日本市场的物流逆算一直是不少卖家的痛点,不仅导致物流价格参差不齐,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卖家的利润。
5月10日,有卖家在后台看到亚马逊日本站点需要交税的通知,自2023年10月1日起,日本国税厅发起的日本消费税(JCT)“合规发票留存制度”改革将开始生效。
尽管这项改革与海关出货是否直接相关尚不明确,但老老实实按照相关规定申报交税总不会出错,不要有侥幸心理,更不要为了贪图一时便宜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