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开国皇帝是晋元帝司马睿,他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觐的儿子。在位仅六年。十五岁时继承琅邪王的王位。司马睿之所以能成为晋代的中兴之君,既得益于历史的机遇,也有赖于他个人的特质。他缺乏雄才大略,但性格谦和,沉稳而有度量。这种谦和使他能容纳直言,待人宽容。他崇尚俭朴,不追求奢华。正是这两个特质,使他获得了士人的支持。
司马睿能够立足江东,主要得益于士人王导的协助。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被任命为安东将军,扬州都督,镇守建业。刚到江南时,司马睿没有威望。王导为他想出一个计策。按江南习俗,三月三日人们去河边洗濯,以除灾祛病,称为修禊。这天,王导让司马睿乘坐两人抬的肩舆,自己与堂兄王敦及同事们骑马随行,表面上是去修禊,实际上是为了炫耀,故意在街上行走。当时的建业城外人山人海,江南的知名士子顾荣、纪瞻等人前来。他们看到司马睿的容貌威严,目光炯炯有神,却谦逊温和。他们旁边簇拥着王导等北方大名士,个个气宇轩昂,不由心生敬意,在路边拜倒。司马睿叫停肩舆,下轿扶起他们,没有表现出傲慢。顾荣等人深受感动。司马睿回到城后,王导向他建议,如果能吸引顾荣和贺循入朝,其他人自然会跟随。司马睿派王导去礼请二人。他们欣然前来,司马睿立即任命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司,兼任散骑常侍。在他们的带动下,大批江南江北名士,如纪瞻、周圯、卞壶、刘超、张闿等,都慕名而来,成为了司马睿的幕僚,使他的力量迅速壮大。
中原大乱之际,北方士人大批南下,王导曾劝司马睿收罗人才,当时得106人,都辟为掾属,号称“百六掾”。现在又得到了江南士人的支持,这为司马睿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当司马睿登上帝位时,他要求王导上御床与他同坐,王导坚决推辞,说:“如果太阳与万物处于同一水平,百姓如何仰望太阳,沐浴太阳的光辉?”司马睿在生活上崇尚俭朴,与西晋讲究奢侈的风尚相反,值得肯定。他的宫殿用青布做帷帐,宠幸的郑夫人穿着朴素,不穿彩绣。有的宫人想买雀钗,他没有批准。然而,司马睿毕竟缺乏在乱世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他当了五年皇帝,始终偏安一隅,且内外忧患不断。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他因忧愤成疾去世,终年47岁。
总的来说,各个朝代后续王朝的开国皇帝往往都是在特定时势下成就帝业的偏安之辈。其中,大概只有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才称得上真正的英雄与豪杰。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