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亮着的灯烛,这是灯火最基本的概念。它不仅指燃烧着的灯烛等照明物,也指照明物的火光。晋代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提到:“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这里描述了灯火逐渐消耗的过程。宋朝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描绘了夜晚微弱的灯火,增添了几分温馨和柔美。徐迟在《火中的凤凰》中提到:“灯火明而又灭,灭而又明。”这句描写灯火忽明忽暗,如同生命中的起伏。
在古代,灯火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宋朝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中写道:“一入新正,灯火日盛。”这里描绘了元宵节时灯火通明的景象。《水浒传》第六十六回也提到了“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大张灯火”,描述了元宵节时的热闹场景。清朝陈康祺在《郎潜纪闻》卷十二中写道:“﹝京师﹞元宵节……五龙亭看灯火,唱秧歌。”描述了五龙亭上观看灯火表演的盛况。
灯火还象征着读书和学习的精神。宋代叶适在《巩仲至墓志铭》中写道:“仲至学敏而早成……宿艾骇服,以为积数十年灯火勤力,聚数十家师友讲明,犹不能到也。”这里描述了巩仲至通过长期勤奋学习,积累了许多知识。元朝辛文房在《唐才子传·窦叔向》中写道:“﹝叔向﹞少与常衮同灯火。”这句话表明窦叔向和常衮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清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连城》中写道:“﹝连城﹞又遣媪矫父命,赠金以助灯火。”这里描述了连城通过资助灯火,帮助他人学习。
灯火不仅照亮了道路,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无论是元宵节的灯火,还是学习中的灯火,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记忆。灯火的光芒,照亮了古人和今人的心灵,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