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基金赎回之后,我们与这只基金的缘分就告一段落,开始下一轮投资时,我们应该重新进行基金筛选。如果原先的基金依旧优质,那么继续投资它完全没问题,如果原先基金出现业绩下滑、基金经理调换等问题,那么不要留恋,直接换一只基金即可。
01 人生若只如初见
很多人喜欢购买自己熟悉的基金,秉持着“买熟不买生”的原则,持续持有同一只基金。我倒是认为,不要对基金有感情,我们购买基金的终极目标是“赚钱”,而确定是否持有基金的唯一准则,也是它赚钱能力是否强劲,与感情无关。
必须要承认,基金市场“业绩长青”的产品太少了,每一只基金都要面对市场起伏、板块轮动、基金经理调换等变动,他们的业绩也很难长期领先市场。
如果我们闭着眼睛就买“老基金”“熟悉的基金”,就容易一叶障目,忽视了这只基金已经“日薄西山”的真实情况,错过了市场上真正优质的基金。
因此,一轮基金投资结束,我们要对原本的基金进行评估,看看当初购买它的理由是否依旧成立?这只基金还像当初一样业绩领先于市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买它没问题,如果它已经不再优质,我们为什么还要留恋?
02 如果再买同一只基金,那我们当初为何还要卖出呢?
经过新一轮的评估,老基金依旧优质,我们再次买入,坐等赚钱。此时就有人问,既然还是买它,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卖出呢?这不是脱裤子放屁,还浪费手续费吗?
事实并非如此:基金的业绩是受到市场大环境影响的,而A股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几年就会出现一轮牛熊转换。优质的基金也会面临市场的动荡,而我们止盈卖出的决定,能够让收益落袋为安。
A股呈现牛短熊长的规律,哪怕是格力、万科这样的龙头股,在熊市也很难有亮眼表现。基金也是一样,没有及时止盈,一旦市场进入熊市周期,前期收益必然回吐,而等待收益回弹,又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投资时间。
除此之外,基金定投时间久了之后,还会存在钝化效应。随着定投次数增多,在每期定投金额不变的情况下,每次定投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少,分子不变,分母逐渐增大,分摊成本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越往后,定投越趋向于一次性投资。
简单来说,基金定投久了,定投方式对于平抑风险的作用就出现弱化,定投就很难帮助我们应对市场风险。
此时,及时的卖出基金,收益止盈,重新开始下一轮定投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增加每期定投的金额,此时,定投平抑市场风险的功能,再次显现。#理财大赛第三季#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忙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