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期,铁门关遭受了黄河水的多次侵袭,导致地上的建筑物逐渐被洪水淹没,失去了原有的海上交通优势。原本繁华的丰国、永阜盐场也因此陷入盐业生产的停滞,铁门关的兴盛时期就此落幕。居民们纷纷离开,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迁移他处,剩下的居民也从商人转为务农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铁门关的名字被改为前关村。1957年,它的历史价值被认可,被正式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到了1973年的文物普查时,由于地表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建筑物,铁门关的名称再次转变,成为了"铁门关遗址",象征着过去的遗迹。
1979年,利津县的相关部门对铁门关遗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将其提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保护和传承这段历史的记忆。如今,尽管铁门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但它作为历史的见证,仍然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变迁。
利津城东北方向35公里处,汀罗镇前关村有铁门关遗址。铁门关是明清两代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几百年前曾驰名省内外。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