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仔细计算星巴克不同杯型的价格时,会发现每毫升的花费有所不同。中杯的价格为33元,容量为354毫升,计算得出每毫升0.0932元;大杯的价格为36元,容量为473毫升,每毫升花费0.0761元;而超大杯则为39元,容量为591毫升,每毫升成本降至0.0660元。显然,超大杯的性价比最高,单价大约为中杯的7折。
然而,这种“划算”的感觉其实是由星巴克精心设计的。中杯作为价格锚点,让大杯和超大杯显得更加超值。如果没有中杯作为参照,我们又如何能够感受到大杯和超大杯的划算之处呢?
对于星巴克而言,咖啡豆的成本相对较低,一磅咖啡豆的价格在2-3美元左右,可以制作40-50杯咖啡,因此,咖啡豆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牛奶的成本更高,所以,增加杯型带来的成本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额外的3元,则全部转化为利润。
类似的营销策略在其他产品中也屡见不鲜,比如电饭煲。商家将产品分为高中低三档,其中中档产品因为性价比最高,所以销量最好。这种策略同样是为了引导消费者选择更有利润的空间。
所以,下次再选择星巴克的咖啡时,不妨考虑一下这些背后的营销策略。理解这一点,也许能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加理性地做出选择。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