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可指极其混乱动荡。如唐代诗人顾况在《龙宫操》中写道:“鲛人织绡采藕丝,翻江倒海倾吴蜀。”此处借以形容水势之浩大,以及力量或声势之盛大。
《儿女英雄传》中描述当年郑芝龙、郭婆等大盗闹得极其混乱,声势浩大,这股力量之强大,足以颠覆吴蜀之地。作者运用“翻江倒海”的意象,形象地描绘出郑芝龙等人的声势。
《红楼梦》第八十八回中,贾珍正在书房歇息,突然听见门外闹得翻江倒海。此处的“翻江倒海”形容的是一阵喧闹,使得贾珍无法安心休息。第九十回中,薛姨妈家中被金桂搅得混乱不堪,作者也运用“翻江倒海”来形容这种混乱。
老舍在《赶集·柳家大院》中写道:“为三个钱的油,两个大的醋,他能闹得翻江倒海。”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小人物因琐事引起的纷争,尽管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因其激烈程度,使得场面混乱到极点。
“翻江倒海”一词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用来形容社会现象中的混乱与动荡,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翻江搅海”是“翻江倒海”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两者在意义上基本相同,都形象地描绘了力量或声势的浩大,以及事物的混乱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翻江倒海”常被用来形容波澜壮阔的场面,或是描述人物情绪的激烈波动。它不仅能够传达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还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个比喻。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