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那时先民已经在此留下足迹。这片土地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迁。
战国时期,约300多年前,苏家屯隶属于燕国的辽东郡。西汉时期,辽东郡设置了高显县,苏家屯位于高显县境内,其县城遗址位于今沙河铺镇魏家楼子村。东汉时期,高显县归属玄菟郡。东晋末年,高句丽族占领辽东郡,随后唐朝平定高句丽,于670年(咸亨元年)设置了盖牟州,苏家屯成为安东都护府的一部分。
公元10世纪,辽国在沈阳设立沈州,苏家屯隶属于其中的乐郊县。金国攻占沈州后,部分区域归属贵德县,而乐郊县仍然管辖苏家屯。元代,苏家屯归属沈阳路管辖。
明代,1371年设立辽东卫,1386年在沈阳设立沈阳中卫,苏家屯随之成为其管辖范围。1664年,承德县成立,苏家屯隶属于奉天府承德县。清朝末年,承德县改名沈阳县,苏家屯变为南路区,直至抗日战争期间,日伪时期进行区划调整,苏家屯成为沈阳县的第二、三、四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苏家屯地区建立了民主政权,并逐步发展为沈阳市郊的重要城镇。苏家屯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沈大、沈丹铁路交汇点,是沈阳通往辽阳、本溪等地的交通要冲,也是通往大连、营口和丹东港口的关键通道,被视为沈阳的南大门。
自清朝康熙年间起,苏家屯从一片荒芜逐渐发展,最初名为“水鸭屯”,后更名为“孙鸭屯”。1905年“日俄战争”后,这里改建为火车站,正式命名为苏家屯火车站,同时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和人口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家屯区经历了多次行政调整,直到2010年,部分镇被撤销,设立街道办事处,标志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苏家屯区是沈阳市十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浑河南岸,距市中心15公里,总面积782平方公里,人口43.5万,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战略门户,也是沈阳开放的前沿。由于合并了众多乡镇,成为“全国第一大屯”。如今,这个“关东第一屯”,早已走出历史的尘封,正以沈阳南部副城的崭新形象,浓墨重彩今日的辉煌。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