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门,历史上曾有“老街”和“罗湖旧城”这两个响亮的名字。所谓的老街,并非一条街,而是指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17.6万平方米范围内的一系列街道和商业设施。曾游历老街的人对这个“老”字有深刻的感受,从旧墙老檐、铁棚竹架下散发出的霉臭味,到横街窄巷中延伸的老店旧摊飘来的时尚风情,吸引了许多南来北往的人,即使逛上一天也乐此不疲。
老街的商业墟市名望始于晚明时期。追溯到明代中期,罗湖一带相继出现了赤勘村(今蔡屋围)、罗湖村、隔塘村(今水贝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和南塘村,几个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名为“深圳墟”,最早由民缝街、上大街、鸭仔街、养生街等几条街市构成,初具一个小镇的规模。晚明时期,老街因其地理位置,成为方圆数十里内名声显赫的商业墟市。
根据清康熙年间文谟《新安县志》的记载,“深圳墟”是对深圳最早的史记记载。1913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罗湖火车站启用,深圳成为内地与香港的交通门户。卖农产品的谷行街(今解放路)、卖小吃和杂货的维新路(今人民北路)、永新街、南庆街等处商业街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今日的罗湖旧城。这些商业街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老街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街逐渐发展成为深圳东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那些古老的街道和商业设施中,更体现在它对深圳城市发展的贡献上。深圳东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发展脉络。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