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尔汗盐湖资源的发现,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西北地区建立了各种工业基地,尤其是在察尔汗盐湖盐矿结晶基地,大力发展矿业生产。大批地质工作者深入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对古盐湖进行精心取样检测,最终确认察尔汗地区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钾储量尤为巨大。
1958年,国家决定在青海建设钾肥工业,建立钾肥生产基地,以解决中国钾肥缺乏的困境。5000多名热血青年响应号召,从全国各地来到青海,扎营在盐湖边,建设钾肥厂。当年,他们艰苦奋斗,顺利建成了钾肥厂,并投入生产,填补了中国钾肥生产的空白。之后的二十余年,青海钾肥厂为国家生产了大量钾肥,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七五”期间,青海钾肥扩产,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于1986年破土动工,数千名建设者克服困难,提前完成工程建设并试车成功。经过多年的奋斗和艰苦创业,察尔汗成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1996年,青海钾肥厂进行体制改革,改组为国有独资的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并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成功发行了“盐湖钾肥”A种股票。之后,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新建了自动化车间,使生产和经营出现了崭新格局。至2002年,年生产氯化钾达到44.68万吨,销售实现100%,上缴税金5967万元。
两代高原盐湖人,历经五十年的艰苦奋斗,将察尔汗建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规模的钾肥生产基地,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2002年6月30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海钾肥100万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个工程在中央的批准下,成为国家西部开发首批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对推动青海经济的发展、满足国内钾肥需求和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于盐盖之上,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总储量达20多亿吨,为中国矿业基地之一。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