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栓是将退热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固体制剂,常温下为固体,可在体温下软化并释放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发挥退热作用。通常,退热栓在孩子体温达到38.5度以上时使用。
退热栓主要成分包括人工牛黄、南板蓝根浸膏粉、乙酰氨基酚等,辅材为半生成油酸甘油酯、聚山梨酯80、羟苯乙酯。它适用于儿童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因其使用简便,对儿童副作用较小,故广泛应用。
使用退热栓时,需确保已排便或不需排便,使用前洗净双手并清洁肛门周围。采用平躺或侧卧姿势,将手指套在食指和大拇指上,取出药物后轻轻送入肛门,深度约2厘米。给药后尽量保持卧姿,深呼吸以收缩肛门括约肌,待药物完全进入后可调整为正常体位。
退热栓应在宝宝体温达38.5度以上时使用,1至6岁儿童每次1粒,直肠给药。若6小时后再次出现发热,可再用一枚或更换其他退热药物。
退热栓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包括对乙酰胺基酚和布洛芬的消化系统及肝功能影响,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但这些情况较为罕见。因此,物理降温仍是首选退烧方法。
避免将退热栓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口服制剂或含有其中一种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以免剂量叠加导致中毒风险。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1岁以下宝宝用药前需咨询专业人士。储存温度不宜过高,建议在20℃以下保存。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