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作为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半个世纪里取得了显著进步。最初,单光子核素标记的示踪剂主要用于脏器功能测定和疾病诊断,但近年来,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逐渐崭露头角,尤其在体内生物分子代谢显像、受体显像以及基因显像领域。这些显像技术依赖于正电子显像仪(PET)实现,PET显像已成为了当今核医学的热点领域。
我国在核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和教材,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学科发展和实践成果,促进了核医学的进步。然而,针对PET显像这一新兴领域,我国尚缺乏深入且与时俱进的专门著作。鉴于此,我本人,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PET显像产生了浓厚兴趣,曾在美国留学并进行相关研究。回国后,我参与了国产PET显像仪的研发,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退休后,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PET显像的临床工作中,并重新关注核素治疗,认为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大的社会价值。
《PET诊断学》和《放射性核素治疗学》两本书,分别为PET显像和核素治疗提供了详尽的介绍。《PET诊断学》共十章,涵盖了PET的基本原理、显像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挑战。《放射性核素治疗学》则有十三章,详述了核素治疗的原理、药物、剂量学等内容,并深入剖析了各种治疗方法,如131I治疗和32P治疗等。本书旨在为核医学工作者和研究生提供权威的参考资料,也希望成为临床医生理解并采纳PET显像和核素治疗的窗口。
为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本书邀请了国内外120多位专家参与编写,涵盖了多个地区和领域的专业经验,力求在阐述主流观点的同时,也包容不同的经验与争议,以期促进核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