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茎枯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为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的真菌,它属于半知菌亚门。这种真菌的繁殖特征在其子座中表现明显,产生分生孢子器。这些孢子器形态多样,从扁球形到近似三角形,颜色为黑色,且在孔口处的壁层较为厚实。分生孢子分为几种类型,如a型,它们呈长椭圆形或梭形,无色,单细胞结构,两端各有一个油球。油球的大小在7.5-10.0微米×2.5-3.0微米之间,另外还有b型和中间类型的分生孢子。
Phomopsis asparagi的理想生长温度范围在10-30℃,其中25℃是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条件。这种真菌对培养基的酸碱度有较高的适应性,可以在pH5-10的范围内生长,但pH7的环境最为适宜。值得注意的是,光照条件也会影响分生孢子器的产生,光线的诱导作用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又称芦笋茎腐病。主要为害茎、枝和叶。茎部初生纺锤形或线条状暗褐色斑,周缘水渍状,病斑渐扩大,中央赤褐色凹陷,其上散生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绕茎或枝一周后,致病斑上部干枯,似火烧状,不仅影响下年嫩茎的质量,甚至造成绝产绝收,成为芦笋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