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 问答5 问答50 问答500 问答1000
网友互助专业问答平台

对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

提问网友 发布时间:2025-03-14 14:19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656858193@qq.com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5-03-24 17:35

这大概是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都市病。

很多人大抵都明白: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要有一个大目标,再分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天朝着目标前进,看着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转化为成就感和动力 —— 对不对?

但问题就在于:对许多人而言,在「目标」这一块就已经碰壁了:我知道要有目标,但我就是不知道想做什么,感觉对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这几年里,不同的人身上,反反复复地听到。

有趣的是,不仅仅是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许多30岁前后的人,其实也有同样的困扰。

比如,在一线城市里打拼,收入还行,但每天996,下了班身心俱疲。也想过要有自己的生活,却一直缺乏动力,周末就是看剧瘫倒、打发时间,接着开始新一周的循环。

或者,在三线小城市里,守着一个无聊且清闲的岗位,衣食无忧,但生活也一成不变,平淡单调。想着要有一些变化,但又限于身边的圈子,不知道从何着手。

再如,奋斗到30来岁,成家立业,孩子也过了需要人带的阶段,想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却发现找不到方向,糊口不难,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也许不是持续前进的动力,而且从0到1这轻轻的一步。

那么,该如何找到感兴趣的方向,从零开始迈出第一步呢?

这是一个大哉问,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解决的。但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你一些启发,为你迈出这第一步,提供一点微小的动力。

其实,从人类诞生伊始,自然就给我们预装了一套「动力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确保我们,在强敌环伺的自然界,得以存活下来,并主动去进行探索,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套动力系统是什么呢?就是我在 中提到过的「奖赏回路」。

当我们受到生存需求的驱使 —— 比如饥饿、疲惫、恐惧、寒冷时,我们就会主动采取探索行为,来缓解这种需求驱使的紧张感。

而一旦满足了需求,VTA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通知大脑皮层「这种行为是有益的」,从而向大脑发出一个「快乐」信号,把这种行为记录下来,进行强化。

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会被我们习得,成为我们的习惯模式。

慢慢的,大脑对它的刺激敏感度就会降低,多巴胺分泌减少。于是,我们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探索和发展新的、更高层级的行为,来为大脑创造「更好的条件」,继续激活多巴胺回路……

这就是文明建立的过程。

可以说,正是奖赏回路,使得人类不满足于茹毛饮血,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社会。

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的生活,变得实在太便利了。

便利到什么程度呢?如今,几乎一切需求,坐在家里,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就可以实现。订餐,购物,游戏,社交,资讯,甚至工作……乃至于饮食起居,一切需要动手的地方,只要愿意花钱,都能找到人上门帮忙解决。

这当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它也会造成一个结果:我们的「奖赏系统」,开始感到无所适从了。

它有点难以理解这个世界了。

我们可以把对奖赏系统的刺激,大致分为两类:内源刺激和外源刺激。

你饿了,动手做一顿饭,吃完,很舒服。这里,一方面你满足了「饥饿」的需求,另一方面,你付出了一个需要投入精力的「做饭」过程,由于结果是好的,所以激活了奖赏系统,使得大脑肯定了这个过程 —— 于是,你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这就是一种内源刺激。付出行动,获得收益,得到奖赏,强化行动 —— 这是奖赏系统正常运作的状态。

现在,考虑另一种情况:你饿了,在外卖 APP 上下订单。餐到了,吃饭,同样很舒服。但在这个过程里,你没有付出任何劳动,没有切实的行动。那么,奖赏系统就会陷入困惑:

我该奖赏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满足了饥饿的需求,但却缺失了满足感。

那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需求:从别的地方去获得满足感,来填补这种空缺。这就是一种代偿效应。

但尴尬的是:我们的生活太便利了,任何行为都非常简单,大脑找不到能够奖赏的目标。

于是,它就只能转而向外部,去寻求刺激和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流,娱乐节目,游戏,各种现代社会体系下的脑力消费产品,就应运而生了。

它们为我们的大脑按摩,为大脑提供即时反馈、使命感、新鲜感、收获感、优越感、社会认同和肯定……

这就是「外源刺激」。

简而言之,在内源刺激不足的情况下,大脑就会转向外源刺激,来释放多巴胺,激活奖赏回路。

而这种模式反过来,又会降低我们获得「内源刺激」的动力,提高「外源刺激」的倾向。

毕竟,当阈值被调高之后,再要付出繁复的行动,去做一些很麻烦的事情,换取并不高的回报,在大脑看来,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我经常说:要创造,不要消费。为什么?就是因为创造的过程,会不断激发「内源刺激」,帮助大脑把奖赏系统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而过度的消费,只会迫使大脑去寻去外源刺激,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这就是许多人「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内因所在。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兴趣是天生的。这世界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活动,我要做的是从里面找到「我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再去做。 其实不是的。

这种思维就跟「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理想的另一半,我要去找到他一样」,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误区。

你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接触和深入的过程中,慢慢习得和「生成」(generated)的。

简而言之,兴趣受什么影响呢?两个因素:一是你的人格,包括特质、价值观,等等;二是奖赏和激励。前者决定哪些领域容易对你产生倾向,后者决定这种倾向能否变成兴趣。

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因为喜欢一件事物,然后才擅长它。其实不是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因为恰好擅长一件事物,得到内在和外在的肯定,才会喜欢上它。

只不过因为这个过程往往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我们很难觉察到罢了。

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剖析:

为什么我们会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原因: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虽然生活很便利,但还有工作呀。为什么工作不能成为成就感、满足感的来源,激活内源刺激呢?

这个问题很好。有些人是可以的。但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非自主性。

大多数人的工作,很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也难以自己掌控工作内容、方式和节奏。你被迫在不想加班的时候加班,被迫三番五次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乃至不伦不类,被迫迎合上司和客户的要求、按他们的指令行事……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就变成了一种负担,而非奖赏。

判别的方法很简单:问自己,每天上班时,你是充满斗志和干劲,还是不情不愿,就可以了。

所以,好的工作,未必是高收入的工作,而是你擅长、感兴趣、目标一致、拥有使命感和价值感、并且能够对其负责的工作。

同样,只有当你出于自主意愿去探索事物时,它才能够成为你幸福感的来源。

那么,针对前面提到的三层原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发掘和生成兴趣呢?

分享几个简单的方法。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行动。先觉察到这一点,再让自己去行动,不要考虑太多。试着从行动中获得反馈,成为你持续前进的动力。

1. 动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当然是用来改造环境的手。

因此,我们身上所有的器官里面,手所对应的大脑神经元是最丰富的(其次是口腔)。

这是一个双向通路。一方面,大脑可以对手部下达各种指令,让每一块细微的肌肉作出极其精细的动作;另一方面,手部的触觉是最敏感的,可以获取极其微弱的信息,再传递给大脑。

因此,动手(字面意义上的动手),是锻炼和激活大脑非常有效的做法。它可以引起大脑更强烈的反应。

所以,为什么生活如此便利,仍然有人喜欢动手去做东西?就是因为,动手做一些事情,能够带来充盈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经常会向有类似困惑的朋友提议,去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比如:做饭,烘焙,绘画,缝纫,拼装模型,手冲咖啡,做手账……去产出一些成果,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找回幸福感。

像我自己,平是没事会自己冲咖啡,但其实我并不喜欢喝咖啡,纯粹只是为了享受动手的乐趣而已。

(主要是手残,别的也做不来)

不用追求完美,更无须对自己有太高要求,只要把自己从电子产品前解放出来,用双手去感知和体验世界,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2. 尝试自行去解决问题

很多人的思维是「追求效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短的路径,得到最好的结果。所以,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经常会选择当伸手党,让别人帮忙决策。

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有时候,多花点时间,刻意去做一些「麻烦」的事情,反而会更好。

举个栗子。同样都是向别人请教,伸手党的问题是:我现在有A和B两个offer,我该选择哪个?

而主动者的做法是:先思考我现在最需要什么,再对比这两个offer,它们分别能够提供什么,有哪些风险,哪些收益。这里面,有哪些信息是我目前还不知道的,我先试着动手搜索一下。实在找不到或者难以肯定的,再去向别人请教。

前者会问开放性的问题:「我该怎么做?」后者会问针对性的问题:「我目前缺少的是某个信息,您能否告诉我这个信息?」

其他时候也是一样的。动手搜索,动脑思考,分辨信息可靠性,对比优劣势和收益成本,制定计划并执行,随时监控和反思,考虑多个备用方案并尝试付诸实践 —— 这些行为,很麻烦,但可以为你持续产出「成就感」。

用内源刺激启动奖赏系统,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付出。

你付出了,奖赏系统才能够「奖赏」你的付出,从而强化你的行为,为下一个问题做好准备……形成良性循环。

适当的冗余是必要的。它是系统健壮性的支撑。

3. 增进生活的多样性

许多陷入「兴趣迷思」的人,往往都存在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模式,太狭窄了。

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遇到的问题也是相似的,连每天碰到的人、交流的人,都是老面孔。久而久之,这就会造成一个后果:

你会陷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难以从中走出来。

你会渐渐地觉得: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如此,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的生活模式也是理所当然的,「提不起兴趣」也必然是理所当然的。

真的吗?当然不是。

你困在自己的「气泡」中太久了。你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气泡所反射回去的、你对世界的认知而已。

所以,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引入一些「不同」,让生活多一些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变量。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和一些优秀的同行交流,每次交流完,都会有一种感觉:原来还可以如此。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警醒:在自己熟悉的模式中待太久,你就会习惯这种节奏,慢慢的,你的感知能力会变得迟钝,对外界的变化会充耳不闻,更别说改变自己去适应新变化。

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呢?

哪怕是在网上,在微信群里,去寻找和发掘聊得来的朋友,建立一些联系,也能帮你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这么大。

4. 建立日常惯例和仪式感

前面提过:在启动「内源奖赏回路」的过程中,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自主性。

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感到:我的生活是在我的掌控之下的,我能自主做想做的事、选择想要的目标,才能帮助自己「对焦」,迈出探索的第一步。

如何提高自主性呢?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在生活中寻找仪式感。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日常惯例(daily routine)。给自己制定每天的计划,去完成一些微小的、低成本的、日常的事情,把它变成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感。

具体可以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去设定。像为自己的每一天打分,填写模板化的日志,散步,冥想,独处发呆……都可以。重点在于,把它们变成独属于你的,有你个人风格的,雷打不动的,独立于一切工作和日程安排之外的惯例。

「仪式」的定义是什么?就是没有实际作用、却被赋予了非凡意义的事物。

重点在于,这种「无用之用」,正是仪式的价值所在 —— 我花费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完全在我支配之下的事情,正意味着我对生活拥有掌控权和自主性。

做一个类比:为什么富人愿意购买奢侈品?因为,奢侈品的溢价基本是「无用」的,但愿意花钱在这种「无用」之上,正是富人财富和地位的展现。

为什么人需要仪式感?原因就在于此。

它不能直接帮你激发奖赏回路,但能够帮你寻回内心的宁静,将你从忙碌、拥挤的琐事中拉出来,重新让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从而找回生活的意义。

毕竟,兴趣也好,目标也罢,它们只是手段,最核心的,是对生活抱以热情,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吗?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酒海窖龄西凤酒收藏价值高不高(酒海窖龄西凤酒30年 45°c价格) 西凤酒酒海窖龄30年口感怎么样?好不好喝 拐角玻璃的外侧应该怎么去清洁擦拭呢 对于处在拐角的玻璃外面该怎么去擦拭干净呢 拐角玻璃外面怎么擦 忘了vivo手机的保密答案和密保问题怎么办 苹果手机卡显示sim 许云春的儿子叫什么 为什么没装卡的手机显示有SIM卡? 草木云春不久归,百般红脂斗芳菲什么意思 和谐云春什么意思? 云春名字含义是什么 糖尿病血糖多少是正常值 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糖尿病血糖多少为正常 糖尿病的血糖多少是正常 糖尿病饭后血糖应该是多少是正常 糖尿病的正常血糖指标值是多少 铠甲勇士之帝皇侠的扮演着是谁? 水星安防如何添加设备设备连接方法 ...人也变得有点抑郁了,心情特别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做人做事的意思做人做事的近反义词 芫荽紫菜马蹄票子汤做法 马蹄紫菜豆腐粉丝汤制作方法 谁能告诉我乔丹斯派克李的由来啊,为什么叫斯派克李啊,谢谢 卓正医疗属于什么级别 aj斯派克李用的什么科技 高端医疗机构 谁,为什么叫斯派克李啊,谢谢 国内高端私立医院简介 有哪些私人高大上医院 带你认识顶级高端医疗品牌|全维度测评 国内高端医疗机构 尿黄尿臭什么原因 滚筒洗衣机用手空转无阻力感,动作轻缓转,它转几圈,且有响声,用手快转才... 滚筒精选机可以用来清理碎米 睡前喝一勺橄榄油吗,橄榄油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好 植物大战僵尸全明星破解版。 植物大战僵尸全明星修改器免root 京东三次红包怎么领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