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以及确保民生的稳定,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必要之举。2017年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中性”,其目的是适应货币供应方式的新变化,并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这意味着,在货币供应不再过度刺激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趋于收紧,M2的年增长率预计在10%左右。面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成为政策目标之一。当前,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过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利率上升,进而推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如企业债发行成本的增加,不利于经济的复苏。中性货币政策旨在维持流动性的相对稳定,避免过度紧缩或扩张,确保货币政策服务于实体经济,防止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相辅相成,旨在通过结构性调整和精准调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增加公共支出等方式,直接刺激内需和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利率、控制信贷规模等手段,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和成本,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和投资决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者共同作用于经济的不同层面,既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又防范经济过热和泡沫风险,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组合,实现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有效应对经济挑战,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