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和活动,教师们渐渐了解了这项工作的流程。教师的学习流程大致如下:
首先,是课程学习。包括教育信息素养课程(6学时)、能力点解读课程(3学时)、能力点工具课程(6学时)以及案例课程(10学时)。共计25学时。
教师在完成这些学习内容后,就完成了网络培训学习的任务。通过学习,大家对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任务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完成后续的考核任务,建议教师们认真对待线上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时任务。此外,教师们还应积极参与校本活动推送内容的学习,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解读和在线答疑,这对完成考试及个人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在选择校本应用考核中的能力点时,需要慎重对待。每个教师需要选择至少3个能力点,且要涵盖三个维度。在团队指导下,有目的性地选择,这将直接影响到能否通过考核。在选择前,教师应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避免盲目选择,确保所选能力点适合自身。
完成以上环节后,教师们可以对其他教师的选择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9条。此评价环节合格与否,将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们需要完成最终的考核,分为教师考核和学校考核两个部分。学校考核涉及的内容较多,这里不做深入探讨。
教师考核包括四个部分:校本研修活动、课程学习、区域教研活动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活动要求完成三个任务:集体磨课活动、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和自主研修活动。这个环节的难度较大。
课程学习部分,教师只需选择并听课学习即可,难度较低。
区域教研活动需要参与,并且要有一定的成果。这个环节的难度中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同步在线培训,也是一个中等难度的环节。
以上就是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习培训中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