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饵的相关词: 钩边、钩玄、钩摹、钩察、钩鎌、钩勒、钩车、钩引、钩藤、钩起
钩饵的意思:瓜什则寺亦称恰科日寺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为隆务寺所属格鲁派寺院,系原瓜什则八部落的帐房寺,传由雍仲坚赞活佛初建。虽属格鲁派寺院,但土房寺由格鲁派和宁玛派僧人合建,现两派僧人合住,分别举行法事活动。
钩饵的拼音:[ gōu ěr ]
近义词的意思:
1、钩佩:佩带上的饰物。
2、钩染:亦作“钩染”。谓勾结串通。
3、钩摹: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钩摹六朝真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余欲钩摹其样,使西洋人料理之。”胡适《庐山游记》:“峡上石刻甚多,有米芾书'第一山’大字,今钩摹作寺门题榜。”
4、钩藤:植物名。茜草科。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四方形。叶对生,椭圆形。通常在叶腋处生有由花序柄变成的弯钩两枚,故名。中医学上以带钩的茎枝入药,以治眩晕头痛、小儿惊风、高血压等症。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钩藤》。
5、钩勒:1.亦作“钩勒”。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的。一般不分笔势顺、逆或单、复,凡以线条钩画物象轮廓,统称钩勒。
6、钩边:曲裾。《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续袵钩边,要缝半下。”郑玄注:“钩边,若今曲裾也。”清江永《深衣考误》:“钩边,谓裳之右旁别用一幅布斜裁之,缀於右后衽之上,使钩而前也,汉时谓之曲裾。盖裳后为裾,缀於裾曲而前,故名曲裾也。所以必用钩边者,裳之右畔前后衽不合。若无钩边,则行步之际,露其后衽之里,有钩边而后可用揜裳际也。”
7、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提要。
8、钩鎌:亦作“钩镰”。1.农用镰刀。《周礼·秋官·薙氏》“夏日至而夷之”汉郑玄注:“夷之以钩鎌,迫切芟之也。”北齐刘昼《新论·适才》:“棠溪之剑,天下之銛也,用之获穗,曾不如钩镰之功也。”(2).兵船用具。在长竹顶端装置弯刃,用以钩船、割绳。参阅明郭钰《武备志·钩镰图说》。
9、钩车:词语解释亦作“钩车”。1.古夏后氏祀天时所乘之车。车前栏弯曲如钩,故称。《礼记·明堂位》:“钩车,夏后氏之路也。”郑玄注:“钩,有曲舆者也。”孔颖达疏:“钩,曲也。舆则车牀。曲舆,谓曲前阑也。”(2).古兵车之一种。上设钩梯,用于侦察。《太平御览》卷三三四引《司马法·天子之义》:“戎车:夏曰钩车,先正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注:“钩,设准望远近,计车量地以立垒。”汉陈琳《武军赋》:“钩车轇轕,九牛转牵。”《南史·臧质传》:“魏以钩车钩垣楼……明日又以冲车攻城。”
10、钩察:亦作“钩察”。探查察访。宋 沉括《开封府推官金部员外郎刘君墓志铭》:“有迫人之危,以取货于大江风涛之间及挟奸以相訾笮欺罔於市井闾里者,公悉能钩察其情。”
11、钩虫:寄生虫,成虫线形,很小,乳白色或淡红色,口部有钩,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幼虫丝状,钻入人的皮肤,最后进入小肠,吸人血,能引起丘疹、贫血等。
12、钩鈲:1.亦作"钩"。
13、钩栈:亦作“钩栈”。曲仄如钩的栈道。
14、钩带:亦作“钩带”。1.即带钩。《荀子·礼论》:“说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矣。”杨倞注:“搢绅,谓扱於带。钩之所用弛张也,今不复解脱,故不设钩也。”(2).连缀;互相牵连。《文选·阮籍之九》:“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刘良注:“子母,瓜之子母也。钩带,犹连缀也。”唐王勃《慈竹赋》:“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
15、钩引:1.亦作“钩引”。招引;引出。前蜀 薛昭蕴《离别难》词:“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钩引泪阑干。”宋 范成大《次韵子文冲雨迓使者道闻子规》:“啼鹃撩客心,钩引着何许。”明 吴承恩《如梦令·题海棠》词:“银烛照残粧,钩引粉情脂性。”
钩饵造句:
1、一旦我们全力以赴齿轮如箭在弦活饵钩饵男孩告诉我,让获得最多开裂。
2、投竿后较长时间标没反应时,可提竿轻挪慢移,加强钩饵的动感,再放竿等待,这样的引诱往往会产生奇效。
3、勤换钓点,勤移动钓位,随即选择钓点投钩饵。
钩饵的诗句:
1、纤钩饵暇蝇《次韵徐秀才十首》
2、燕坐未妨钩饵垂《仆坐钓矶季野弟寄诗来因次韵》
3、玄丝落钩饵《题池州弄水亭》
4、初不事钩饵《再赋渔舍》
5、纷纭钩饵底《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陆瑁养鱼池》
6、鱼乐忘钩饵《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
7、鱼乐忘钩饵《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作有》
8、钩饵深抛五十年《偈颂一百零二首》
9、早知钩饵成虚设《钓台》
10、钩饵已忘机《蓦山溪·春波浮渌》
11、渔父归舟卷钩饵《楚观歌》
12、钩饵难尝《三不为篇》
13、人情钩饵惊鱼去《汾阳诸公招徐祥叔归代之答谢》
14、锦鳞不触香钩饵《又五位》
15、不用垂钩饵《蓦山溪·眨眉瞬目》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