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5-01-14 18:49
虽然司徒王允利用了貂蝉的美色去离间董卓和吕布“父子”之间的关系,虽然貂蝉一开始就肩负重任,但是正值妙龄的美女子和英雄少年吕布相遇,不迸发出爱的火花才怪,更何况是男人中极品的吕布和女人中的极品貂蝉。 为了不负王允的养育之恩,貂蝉周旋在董卓和吕布之间,既要恰到好处地服饰董卓,又要将一腔愤懑适时地传达给吕布;既要整日违心地面对一个不爱的糟老头子,又要掩饰内心的真感情。一忽儿水里淹着,一忽儿火里烤着,拿捏不好角色就会先把自己毁掉,貂蝉的演技可称一流。 貂蝉天生就应该是演员的材料,不负王允之托。 传说貂蝉离间计成功,吕布杀董卓后貂蝉随吕布来到徐州投奔刘备,被刘备收留。 下邳一役,吕布这个“三姓家奴”被曹操所杀。吕布虽然英雄一世,武功盖世,但是吕布在人品上的欠缺,有奶便是娘的秉性让世人所不齿,更何况是摆在了曹操这个标榜:宁可我负人,岂可人负我的奸雄手下。曹操不是刘备,他绝不会收留吕布这个谁沾谁倒霉的可怕人物。这就是曹操杀吕布,吕布亦不能留在人世的理由。 自从吕布白门楼殒命之后,貂蝉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从此就不见了踪迹,生死成了千古之谜。 第一种说法是貂蝉被曹操金屋藏娇带回了许昌。 第二种说法是关羽被迫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将貂蝉送给了关羽后被关羽逼杀。 第三种说法是曹操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以期挑拨刘关的兄弟感情。为绝曹念,关羽杀死了貂蝉,这就是“关公月下斩貂蝉”版本的由来。 第四种说法是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这四种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个人以为,依刘备的忠厚宽仁,大业未成,刘备决不会笑纳美人,何况曹操赠美人之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依关羽的忠义,美髯公的忠心,关羽亦不会收留貂蝉而放弃兄弟之情。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自己享用呢?就怕曹操愿意貂蝉也不会同意和这个杀夫君的人朝夕相处罢。 白门楼事件之后,貂蝉到底去了哪儿?在罗贯中的笔下就这么消声匿迹了吗? 再回过头来说貂蝉,在董卓和吕布这两个貌似成功的男人之间周旋,游刃有余,居然让两个心思缜密的男人看不出破绽,可见绝非一般女子的演技。可当之无愧是女人中的极品,人尖中的人尖儿。她知道吕布的弱点在哪里,想当初她和义父司徒王允不就是抓住了吕布的软肋才攻克下坚难堡垒的吗?貂蝉虽然是带着义父交代的艰巨任务,但是她能否认她喜欢吕布吗?虽然吕布为人劣迹斑斑,但他毕竟是武功一流,英俊潇洒,对她亦是怜香惜玉。吕布再有缺点也不是全然没有优点。他毕竟是她看上的第一个男人,何况这男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如此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怎么能不预测自己的后来?被人再次利用,绝不是貂蝉愿意看到和愿意去做的。转嫁他人之手,世人的污浊早已容不得她,那倒不如选择和吕布这个她爱过亦爱她的男人一起去赴鬼门关。
收起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5-01-14 18:44
貂禅自从吕布被曹操所杀后,传说被送给了刘备,但是关羽很不满意,认为是曹操把红颜活水送给自己大哥,是为了害刘备的.所以就决心杀了貂禅,但是一直找不到机会. 一天晚上,关羽独自一人在园子里散步,忽然看见貂禅在月下的亭子里站着,若有所思.影子落在地上,显的十分妩媚.关羽觉得机会来了,就提着青龙偃月刀,悄悄的靠上去,正当他准备动手,貂禅动了一下,影子也动了一下,那感觉真的很美很美,关羽的心软了.站着不动,但转念一想,连自己都会动心,何况大哥,所以一定要除掉这个女人,可是觉得貂禅实在很美丽,杀了可惜,他的心中一阵矛盾,结果手一软,刀掉到了地上,砸在貂禅的影子上,说也奇怪,当时貂禅就身首异处了. 所以民间说貂禅,生于露,死于影. 但此时可信度不大,其实历史上有无貂蝉还没有定论 关于貂蝉其人其事,在正史中并无任何记载。“貂蝉”古语中是指古代达官贵人帽子上的装饰物,后又指达官贵人。但是在《三国演义》问世以后,貂蝉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由此可见,貂蝉这个人物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 在仔细研读《三国志》以后,或许还能发现一些貂蝉人物原型的事迹。有一点是肯定的,历史上董卓确实是被吕布所杀,但是不是因为貂蝉。起初,董、吕二人的关系甚为密切,见《三国志·吕布传》:“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说吕布是董卓的干儿子一点也不为过。但是董卓这个人性情极为暴躁,做事情只要有一点不如他的心意,他就动则辱骂,甚至拳脚相向。一次,吕布不知因何事惹怒了董卓,董卓二话不说,竟然抄起手戟向吕布扔去。幸亏吕布身手敏捷,闪了过去,但是还要恭敬的站在一旁,堆起笑脸向董卓道歉,就好像没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吕布也是位性情中人,怎能忍受如此羞辱。渐渐地,他越来越厌恶董卓。加之当时吕布与董卓的一名侍女私通,怕被董卓发觉,心里越发不安。终于,吕布在司徒王允、仆射士孙瑞等人的唆使下,刺杀了董卓。
收起
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2025-01-14 18:49
网上看到,抄来一用,不知真假,有待证实。 《东方网》报道: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究竟是杜撰的传说人物还是确有其人,史学家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日前,成都一些市民提供线索,认为貂蝉不但确有其人,而且她的墓葬就在成都北郊。这一说法引起史学界的震动。 线索提供者是成都北郊某文化站一位姓代的干部。据他介绍,1971年,当地修一条铁路支线时,曾挖出一个很大的墓穴,墓中挖出两块大碑,一块隶书,一块篆书。据碑文记载,这个墓穴的主人就是貂蝉。 据众多文史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曾有四大美人的传说。这四大美人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西施与范蠡归隐西湖,老有所终;王昭君出塞,为睦邻邦客死他乡,内蒙草原上至今“青冢”犹存;杨贵妃因兵变被唐明皇赐死于马嵬坡,归宿问题在史书上均有根据。唯独貂蝉生死两茫茫,甚至被认为只是杜撰出来的人物。而曾经目睹和收藏貂蝉墓碑的成都市民则不相信“貂蝉虚构”说。 成都北郊居民、68岁老人曾兴发据称曾收藏貂蝉墓碑。他回忆说,1971年5月的一天,成都铁路局某工程队某分队在这一带修路,推土机在工作中突然掉进了一个长约8米、宽约6米、深有4米左右的大坑里。工程队当时来了20多个工人,说把坑挖成斜坡,好把推土机弄出来。挖着挖着,有人惊奇地发现坑四周都是彩色壁画、图画,还有一些像老虎和其它说不出名字的动物图案。接着挖出了两块合在一起的墓碑,有人说这肯定是古墓。工程队就叫人把坑围了起来,重新认真地挖。据他介绍,好像最先挖到了南边的坟头上,坑里有两扇红沙石的石门,约有8厘米厚,分别是闸门和正门。进门后是一个厅,后来坑里还挖出一段人的小腿骨、一绺头发,他老伴还在坑里发现一块33厘米长、两指宽的“铜片片”,在水里擦洗一阵就干净了,很亮。最后由于坑里没有挖出更多的东西,又没有人说要保护,墓坑填满后,铁路就修了起来。两块墓碑挖出来后,曾兴发说自己将隶书的那块推回了家,该碑约80厘米见方,厚约6厘米,碑石青灰色,有50多公斤重,篆书那块后来被村里的娃娃打烂了,几年后隶书那块也被人拿走了。 另据成都市38中学的退休历史教师林耀青称,他当年也曾亲眼目睹此碑。他认为此碑可能是貂蝉长女之碑。他记得碑文中写了墓葬地址为“华阳县集贤乡永宁里黄土坡……”。碑上刻着“夫人乃貂蝉之长女也,随先夫人入蜀”以及“貂蝉,王允歌伎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等字样。据林耀青介绍,当年古碑出土时,许多机务段的工人也都围着看,他还给在场的几十个人把碑文念了一遍。后来此碑被曾兴发老人弄回家收藏,也确有其事。 “貂蝉墓葬在成都”的消息传出,立即引起有关研究专家关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四川省行政学院胡邦炜教授称这一消息是“石破天惊”。他认为从考古学的观点出发,实物证据是标准,但从社会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去看,人证也是一种证据。貂蝉墓碑在成都出现过,显然不是捏造。他认为历史上应该有貂蝉其人的存在。对貂蝉是暮年入川、还是死后葬于蜀的说法,胡教授认为,两种可能性都存在。有些稗官野史中称貂蝉乃关羽之妾,如果是这样,随关羽入蜀就有可能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貂蝉自身“侍妾”的地位决定正史不可能详载。 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文史杂志》编审李殿元谈貂蝉时说,“貂蝉既然作为历史人物可能存在,史料记载中又无确切下落,流落四川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她是吕布之妻,吕布被杀后,她不可能在中原再呆下去,最大可能就是找个隐蔽的地方埋名隐姓,当时的四川应是最理想的地方。” 专家们认为,由于有收藏者和众多证人同验,可以肯定当年是出土过这样一块碑,事情本身是真实的,碑上也的确出现过“貂蝉”二字,为貂蝉这个1700多年来或历史、或传说、或虚构的人物作了一个很大的补充。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的收藏者、目击证人都不是专家,时过境迁,回忆的误差也大,导致彼此的说法有许多差异。专家们呼吁民间收藏者将此碑捐献出来,为四川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翔实的材料。
收起